海納百川》沈伯洋的被迫害幻想症(汪志雄)
沈伯洋自爆自己遭針孔攝影監控作息,不少青鳥相信力挺,實際上是自我投射的「被迫害幻想症」。(圖/資料照)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日前自爆抓到有人在他家門口裝針孔攝影機,並表示該攝影機是裝於摩托車螺絲口,但報警處理卻成「死局」。
沈伯洋自當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以來,諸般言行常引起社會譁然。從「看A片可判斷政治立場」到「教女性戰時準備保險套讓自己好過」等,都令人覺得匪夷所思。但他仗着有一羣死忠的「黑熊信徒」,將自己定位爲一個「時代鬥士」,總覺得周遭充滿陰謀與敵人,不斷把不同聲音解讀爲「被打壓」、「被迫害」、「被監視」。這種姿態,與其說是知識份子的「自反而縮」,不如說是自我投射的「被迫害幻想症」。
首先,沈伯洋的公共發言幾乎脫離現實。他把外界的質疑、批評與監督,通通包裝成「中共陰謀」或「政治追殺」。然而,一個在民主社會中坐享高位、擁有權力的人,若真的遭遇迫害,又怎麼能天天在媒體上高談闊論?這種邏輯矛盾,本身就足以揭露他的「迫害想像」遠大於真實。
其次,沈伯洋的「受害者敘事」其實是一種政治操作。他深知在臺灣的公共輿論與網路風向,只要能把自己塑造成「無辜者」、「受害人」,往往更容易博取支持者的同情與支持。於是,無論是被批評、被質疑,甚至只是正常的公共討論,他都傾向於放大解讀,渲染成某種陰謀論對他的打壓。這種操作,不僅讓理性討論變得困難,也在無形之中壓縮了追求真相的空間。
再者,「被迫害幻想症」的背後,其實是一種自我內心的投射。沈伯洋總是把焦點放在「我遭遇了什麼不公平」,卻很少誠懇面對自己在公共角色中是否失當。例如,他在學術與政治之間遊走,接受美國政府的資金,父親也在中國經商賺取人民幣,卻始終避談自身利益衝突;當外界揭露其中矛盾時,他立刻反擊爲「對我進行人身攻擊與迫害」,更聲稱到國外開會時被冒名闖入下榻旅館;收死亡威脅揚言對其女兒不利等,只是這些後來都沒有下文,不了了之,讓人懷疑是不是自導自演。這種心理機制,反而更凸顯出沈內心那種無法自省的盲點。
最後,真正的迫害是在極權體制下,言論被封鎖、異議者被失蹤、媒體被噤聲,那才叫迫害。而沈伯洋在臺灣民主體制下,能自在接受採訪、能公開打擊認知作戰、能高調批評反對者,卻還宣稱自己被跟蹤、被偷錄、被威脅、被打壓,這種行爲,不僅是對「迫害」一詞的濫用,更是對真正受害者的不尊重。
總結來說,沈伯洋的被迫害幻想症不過是一場自我編織的政治劇碼。他或許沉醉於這種「孤膽英雄」的想像,但在旁人眼中,這樣的敘事更像是一種滑稽的表演,更符合他那包了白頭巾的「黑熊形象」。一個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的是真誠的公共對話,而不是無止境的「自我受害」宣傳。在此奉勸沈委員,與其販賣悲情、製造仇恨,不如好好問政,做一番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吧!
(作者爲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