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首次出港 海測逾5小時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昨日上午離開臺船碼頭,正式展開首次海上測試(SAT),象徵我國自主研發潛艦邁向新的里程碑,全程歷經五個多小時,在下午三點左右順利返航。據指出,昨日主要進行動力系統等各項系統測試,以及航行儀器的檢測,驗證潛艦在海上環境的實際操作性能。

臺船公司表示,海鯤艦在昨天的浮航測試中,已經順利執行推進、舵翼、電力、通風、通信及航儀等各項系統之首次海上動態組合測試。臺船公司將持續依測試結果,進行各系統調校改善,繼續下一階段的潛航測試。

海鯤艦上週六以自身動力在高雄港內完成試航,經過三天檢修整備,昨天上午八點五十分左右,在沒有拖船拖帶的情況下,依靠本身動力航行,由多艘拖船及工作艇隨伴,從臺船碼頭一路開往二港口出海口,艦上甲板有穿着深藍色工作服、頭戴工程安全帽的工作人員來回巡視。許多在岸邊觀看的民衆則大喊海鯤加油、爲軍方加油打氣。

海軍二五六戰隊官兵也同艦參與操作及測試。海軍方面對海測項目態度低調,僅表示主要爲動力等系統測試,不過記者目擊海鯤艦在外海噴出高高的水柱,疑似清空水櫃準備進行下潛測試。據透露,海鯤艦首次出海原定三點半左右結束,不過兩點半左右就已返港靠泊臺船碼頭。

海鯤艦海測期間,可見港內有M109快艇隨伴,外海也有光六飛彈快艇、派裡級巡防艦及救難艦等多艘軍艦護航,空中也有直升機戒護兵力。海軍司令唐華等官員坐鎮臺北海軍司令部,全程以視訊掌握海測進度。

海鯤艦原定四月起展開海上測試,但直到昨天才正式出海,國防部長顧立雄之前強調沒有時間表,確保安全標準纔會出海。昨出海完成第一次測試,知情人士表示,未來海測之路仍相當遙遠,還要針對浮航測試、淺水測試、深水測試、戰鬥系統測試,最後還要驗證發射操雷,確定具備水下作戰能力。海軍先前表示,九月底完成海測、十一月正式交艦的計劃並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