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變「海難」?大陸留學生返國求職碰壁 狂投70份履歷也GG
大陸留學生感嘆,過去的「海歸」優勢已經不再吃香。圖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路透社)
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莘莘學子而言,取得美國大學的學位證書曾經有如握有一張「黃金門票」,得以敲開中國境內令人嚮往的工作機會之門。然而,時至今日,許多人卻發現,地緣政治的局勢正逐步扼殺他們原本滿懷的雄心壯志。
留學歸國的人在中國大陸被稱爲「海歸」。然而今年不少海歸族卻驚覺自己遭逢了「海難」!據CNN報導,在大陸,部分海歸族發現,他們的海外求學經歷反而引發了僱主的戒心,深怕他們可能成爲潛在的間諜。
報導中指出,美國川普政府一度揚言要取消學生簽證,儘管在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6月初針對貿易戰進行通話之後,這項威脅暫時被擱置,但這仍然加劇了大陸學生在美國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而在大陸,部分留學生也發現,他們的海外經驗開始引起僱主的不安。
4月22日,大陸格力電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成功連任董事長的董明珠語出驚人。她強調,格力「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因爲海歸派裡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此番言論隨即引發了大陸社羣媒體以及官方媒體的批評,認爲她對海歸羣體進行了「污名化」和「刻板印象」的描繪。
對於像連先生這樣的大陸海外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表示,自己早已在大陸公共部門感受到不受歡迎的氛圍。特別是在習近平執政期間,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國家安全疑慮加深的背景下,並非所有的大陸企業都對他們抱持着熱烈歡迎的態度。
連先生今年24歲,他曾赴美國留學3年,原本夢想着能在華爾街一展長才,但是在去年7月,他的學生簽證卻突然被撤銷,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大陸,加入國內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中。連先生坦言,他向國有銀行以及金融公司提交了70多個職位申請,但至今仍舊杳無音訊,大多數的申請甚至連最初的履歷篩選都無法通過。「這可能涉及政治敏感性」,他無奈表示,「捲入兩國爭端真的讓人感到束手無策」。
另一位段先生則在美國攻讀傳播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他表示,在大約400份正式求職申請中,自己只收到了3份錄取通知,而其他回國的研究生也在網路上表達了類似的抱怨。段先生直言,「我們6年前自認爲擁有的優勢,在過去幾年裡已經完全消失了,這真是我沒料想到的事情」。
大陸教育部和全球化智庫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習近平上任以來,每年的海歸人數穩定成長,從約35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58萬人,並在2021年突破100萬人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