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報考 海歸留學生遭拒
近期大陸多省公告,將許多海外學校從公務員報名資格中剔除。圖爲大陸國考考場。(新華社)
前幾年常掀起留學海外名校回大陸考公務員是否浪費學歷的討論,但今年公務員招募政策卻發生劇烈變化,「海歸」留學生從雲端掉落。近期包含北京、廣東、山東等地先後發佈2025年度公告,將許多海外學校從「選調公務員」報名資格中剔除,分析背後原因或涉大陸與歐美競爭激化,讓進入「體制內」的政治性要求更趨嚴格,海歸學生反而「忠誠度」會被打上問號。
稍早「2025北京定向選調不招留學生」話題登上熱搜。按北京去年規定,學校位於世界大學排名Top 100內,符合學歷、畢業時間等要求,無論是學士、碩士學歷都可參加北京公務員選調。但今年卻發生劇變,新政策對定向選調生的資格僅限北大等43所大陸國內「雙一流」大學與北京交通大學等2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的應屆畢業生,海外留學生被排除在外。
另作爲「考公」大省的山東,今年也不對留學生開放選調生名額,2025年選調首批開放給北大、中國人民大學等17所畢業生,即便第二批也未開放海外院校,其他如廣東、重慶等地新政發佈也基本一致。
雖然也有人討論海歸留學生可另透過「優培計劃」進入公職體系,但要求更趨嚴格,例如要求研究生需畢業於2024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100名院校、學制在1年以上等多重條件,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就連部分地區的大陸國企央企都開始把留學生踢出名單外。日前2025年上海國企央企工培生選調開啓,計劃專項選調300名左右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也明定「主要面向的對象是雙一流高校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優秀畢業生。」
至於具體變化上,從上海國企選調條件中,看到「思政素質」、「中國國籍」、「參軍入伍」、「黨員」等字眼的高頻出現,已透露出政策變化下的選才傾向,更優先考慮政治忠誠,喝過「洋墨水」或許會被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