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區“新春第一會”,海新能科攜手中航油、破局綠色航油新賽道
2月14日,在北京市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進一步深化產業鏈合作,共築綠色生產體系,開創高質量合作共贏新局面。
大會上, 海淀區副區長隋曉峰,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趙青春,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吳平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根據戰略部署,各方將圍繞海淀區高質量發展和服務社會民生工作,充分發揮在政策、資源、產品、市場、技術、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在生物柴油及可持續航空燃料領域、基金投資、股權投資、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戰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海國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兼海新能科(300072.SZ)董事長於志偉參與簽約儀式。作爲區域唯一國有上市航空燃料企業,海新能科年產20萬噸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投產在即。此次政企協同,將助力海新能科對接央企渠道資源,構建長期穩定的產業鏈協作關係,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釋放企業價值增長空間。
產能即將落地,海新能科攜手央企搶灘SAF產業先機
公開資料顯示,海新能科成立於1997年,於2010年登陸深交所上市,是國內首批研發、生產、銷售烴基生物柴油的先行企業之一,亦是海淀區重點國有上市企業,主要業務包括生物柴油、環保材料,以及特色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作爲國內生物能源領域排頭兵企業,海新能科積極響應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應用試點工作,大力投入SAF產品的研發、生產,是國內首家獲得可持續航空燃料(SAF)適航審定證書的地方性國有企業。當下,海新能科正聚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航空綠色轉型發展需要,立足產業及科研創新優勢,提供性能優異、安全可靠的生物柴油及SAF等綠色燃料產品。
此次參與戰略合作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旗下一家國有大型航空運輸服務保障企業,是目前國內主要的集採購、運輸、儲存、檢測、銷售和加註爲一體化的航油供應渠道商,已構建遍佈全國的航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和完備的油品物流配送體系,在全球280多個機場爲460多家航空客戶提供航油加註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負責超過95%以上的國內航油供應,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SAF加註單位,負責採購生物航煤用於摻混使用。
在業內看來,海新能科此次與中國航油、中國誠通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打通航空燃料應用場景,加速SAF的商業化落地。銀柿財經瞭解到,海新能科山東三聚的20萬噸SAF異構項目目前正按照計劃積極推進中,取證、設計、設備採購工作已基本完成,長週期、大型設備均已安裝到位,預計將於今年二季度建成投產,項目投產後每年新增生物航煤等產品約20萬噸。
政策試點已啓動,SAF需求有望爆發式增長
據銀柿財經此前報道,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以可再生資源或廢棄物爲原料製成的航空燃料。航空業大部分的碳排放來自航空飛行活動的航油消耗,是公認的“難減排”行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應用則爲航空業減排提供瞭解決方案,相較於傳統的化石燃料,SAF從原材料收集到最終用戶使用,整個過程中產生的碳排量最高可減少85%。
當下,多個國家和地區正相繼出臺政策,力推SAF應用。2025年1月1日起,歐洲ReFuelEU法案要求在歐盟機場的飛機燃油中添加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添加比例爲2%,這一比例每5年增加一次,到2050年將高達70%。英國的SAF強制性添加政策亦於2025年元旦生效。
國內方面,2022年中國民航局《“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提及,要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商業應用取得突破,力爭2025年當年消費量達到2萬噸以上,“十四五”期間消費量累計達到5萬噸。 202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正式啓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應用試點,我國SAF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提速。
據招商證券預測,2030年SAF全球市場需求量將超過1800萬噸,其中,中國的綜合需求量超過250萬噸,市場規模預期在38.1億美元-75.2億美元。
作爲國內烴基生物柴油產能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海新能科憑藉在反應器設計、催化劑級配、原料預處理等關鍵領域的多年積累,率先進入SAF領域,成爲國內少有的已開始投入產能並具備全部SAF適航審定體系認證的SAF生產商。展望未來,隨着“雙碳”政策加碼,SAF需求爆發,海新能科有望憑藉先發優勢和產能擴張搶佔市場制高點。
“海新能科公司作爲北京市海淀區屬國有企業,發展SAF產業是我們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和重大舉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全力助推我國航空產業綠色轉型發展。”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兼海新能科公司董事長於志偉此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