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06862)2025年上半年:業績顯韌性,多品牌驅動初見成效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8月25日,海底撈(06862)公佈2025年上半年財報,期間實現營業收入207.03億元,相比於同行凸顯韌性;且保持相對穩定的盈利能力,期間核心經營利潤24.08億元,股東淨利潤17.6億元,利潤率分別爲11.63%及8.5%,均高於同行水平。

海底撈積極回饋股東回報,董事會已決議擬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派息率高達96.6%,而股息率(TTM)超過了6%。

實際上,2025年火鍋行業仍處於持續探底中,整個行業都面臨着較大的生存挑戰,海底撈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一方面持續探索創新火鍋場景、研發特色產品、門店優化及強化供應鏈與數字化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穩步推進多品牌戰略,其中以“紅石榴”計劃最爲突出,打造新的業務增長曲線。

從業務層面看,海底撈餐廳經營仍是該公司核心業務,上半年收入185.8億元,收入份額爲89.8%。不過其他業務表現搶眼,其中外賣業務以及其他餐廳經營業務收入增速分別高達59.7%及227%,合計收入份額提升3.9個百分點至7.4%。

作爲基本盤,該公司在餐廳經營上多維度提質提效,以顧客、員工、產品、場景爲抓手,打造“千店千面”的豐富體驗感。其中在場景端創新,比如在上半年外賣收入中,主打“一人食”場景的海底撈“下飯火鍋菜”外賣增速迅猛,收入貢獻超過55%。在今年8月份,該公司在北京亦莊推出全國首家創新概念店,在功能、視覺、場景等方面,均有大幅度創新,打造“餐飲+娛樂+生活”新生態。

另外,該公司深化落實“啄木鳥計劃”,主動關停了一些經營表現不達預期門店,截止2025年6月,該公司共經營1363家餐廳,另有加盟餐廳共41家,上半年新開自營餐廳25家,加盟餐廳3家。期間該公司整體翻檯率爲3.8次╱天,整體顧客人均消費97.9元,內地及港澳臺地區人均消費同比均有提升。

而在穩住基本盤的同時,海底撈也在積極發展多元品牌戰略,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這也使得該公司能夠在經營逆週期中,也能獲得新的增長點,並通過多元品牌驅動業績保持韌性,以及盈利能力領先於同行水平。

2024年8月,該公司提出“紅石榴計劃”,旨在鼓勵孵化和發展更多的餐飲新品牌,推動餐飲服務創新。截止2025年6月,經過近一年的孵化,除海底撈火鍋品牌之外,該公司陸續形成了“焰請烤肉鋪子”、“從前印巷”及“小嗨愛炸”等14個餐飲品牌共計126家餐廳,其中焰請烤肉鋪子已成新增長亮點,上半年新開46家,門店數量達到了70家,而在多品牌驅動下,該公司其他餐廳收入增幅超2.2倍。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這是該公司能夠快速孵化並發展多元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比如在踏足新品類的時候,產品在從0-1研發階段,及初具模型供應鏈保障等層面,具備集團作戰優勢,同時在運營環節的管理人才儲備,營建環節的選址和建造,都通過海底撈的成熟體系,使得創業者的邊際成本的極大降低。

創業者試錯成本較低,且在供應端及客戶端資源等多重保障下,品牌孵化立竿見影,該公司也通過放寬創業門坎、修訂完善創業制度、制定引入外部優秀品牌的激勵機制,加速創業品牌的佈局。下半年該公司着力於單店模型優化,並聚焦於重點品牌原型店打造,將大大提升創業品牌的成功率。

而且海底撈逐步成長起來的加盟模式,在發展主品牌的同時,也會助力‘紅石榴計劃’多品牌,進行模式複製,加快創業品牌的發展。顯然,該公司正形成“基本盤+增長盤”雙驅動的多元品牌格局。

其實多品牌矩陣是連鎖企業創造第二增長點的常見路徑,尤其在行業龍頭上基本都會形成多品牌驅動的發展模式,比如鞋服行業龍頭安踏及快餐行業的百勝中國等,而且通常要經過漫長的週期,逐步穩固第二增長曲線。海底撈作爲火鍋行業龍頭,率先發起第二增長曲線的挑戰,並獲得顯著的成效,多元品牌加速成長。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多元品牌戰略意味着擴大成長空間,打造出第二增長曲線,估值也將脫離原本行業的基本面,迎來全面重估,當然也有失敗案例,從而導致估值持續受挫下跌。火鍋行業處於調整週期,板塊估值持續築底,海底撈估值具備右側的投資機遇:一是估值築底牢固,向下有限;二是其多元品牌戰略初具成效,第二增長曲線明顯,業績韌性並有成長拐點,估值向上空間大。

各大投行也非常看好公司的多元品牌發展,其中東吳證券研報稱,海底撈“紅石榴”計劃成效兌現,創新孵化效果顯著,有望爲公司打造第二成長曲線,各大行目標價均超20港元。同時海底撈常年保持高派息比例,近三年平均派息率超過90%,且目前的股息率也很高,超過6%,這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具有較大的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