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每學期僅1顆友善蛋 北農挨批:作爲首都「很丟臉」
國中學生正在享用營養午餐。(本報資料照)
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在2019年起,供應北市國中小有機午餐,爲此更設置學校專用的有機食材平臺資訊系統,讓學校可自由下單當日所需食材數量。臺北市議員林珍羽發現,北農每週僅提供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每學期更僅有1顆友善蛋,批北市有北農這麼大的運銷公司,竟無法提供給學子餐餐有機食材,作爲首都「很丟臉。」
北農在2019年9月起受到北市政委託,供應校園有機午餐,肩負起有機食材的檢驗把關重任,確保所有有機食材均檢驗合格。林珍羽今在財政建設委員會指出,北農每週僅提供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每月1次有機菇、每學期1顆友善蛋,直言北市有北農這麼大的運銷公司,卻無法提供給學子餐餐有機食材,講出去很丟臉。
此外,林珍羽指出,臺灣人1年有80億顆蛋的需求,1人每年平均會吃350顆蛋,其中大致分爲人道飼養所生產的非籠飼雞蛋,溯源雞蛋代碼「O代表有機生產;F代表放牧生產;B代表平飼生產」;另一方面,爲了方便管理,蛋農會將母雞飼養在僅有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則稱爲籠飼雞蛋,代碼「E代表豐富化籠飼生產;C代表一般籠飼生產」。
林珍羽續指,蛋農爲避免母雞生病,造成經濟損失,會在飼料中添加各種預防性抗生素、疾病問題用藥,導致機蛋會殘留毒素,若每學期僅1次友善蛋,都無法提供給學子乾淨、健康的非籠飼雞蛋,恐怕大有問題。對此,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董事長楊鎮浯強調,每學期提供的都是非籠飼雞蛋。
最後林珍羽要求北農,全面提升有機食材的數量,另外目前每學期有善蛋只有1顆,未來至少每週就有1顆有善蛋。
楊鎮浯表示,以市府及北農的立場當然都希望提升覆蓋率,且市府從試辦階段到現在都逐步增加相關預算,未來還是看市府預算編列,強調北農無論是在物流配送、尋找供應商都會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