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落實友善動物政策 18日起國小生「每餐每人1顆友善蛋」
臺北市教育局與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合作,提供國中小俗稱友善蛋的「非籠飼雞蛋」,目前初步規畫第一階段18日率先供應國小生「每餐每人1顆友善蛋」。(本報資料照片)
響應動物保育及友善環境等議題,臺北市教育局今年起首次於校園午餐導入友善飼養雞蛋,以每學期補助1次的方式將動物保育與友善飼養概念推動至校園,臺北市公私立國小共142校113年6月率先供應,預計18日開始上路,近10萬名學生受惠,113學年度將擴大供應至國中及完全中學。
教育局表示,爲重視學生營養健康,從校園午餐創造環境永續價值,從108年起積極鼓勵學校採用友善環境耕作之有機食材,至今持續補助國中小學校午餐每週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113年2月起並在國小增加補助每月1次有機菇等,落實從農場到餐桌之永續概念,此次更進一步,從友善環境延伸至友善動物。
教育局指出,友善飼養雞蛋採農業部公告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本次友善蛋來源牧場雞隻採室內平面飼養,母雞可在室內自由活動、覓食,並設置有產蛋箱供產蛋,以及多層棲架來滿足雞隻在高處歇息的本能。
爲了從消費地帶動畜牧產業轉型友善飼養,臺北市每學期導入1次友善飼養雞蛋供學生食用,每年升級友善飼養雞蛋挹注所需補助經費約170萬元,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以第三方監督管理友善飼養雞蛋來源及CAS驗證國產食材供應,輔以檢驗把關,以確保食材來源及安全性。
據瞭解,目前規畫是教育局出資補差價「每餐每人一顆友善蛋」,不過由於蛋場無法一口氣提供大量友善蛋,因此第一階段預計將提供近10萬顆友善蛋給國小生,後續到7月再擴大至國中及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