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會考數學非選第2題 創108課綱以來空白率最高紀錄

今年會考數學科非選第二題,創下108課綱實施以來空白率最高的非選試題,約4分之1的學生直接放棄作答。圖/取自心測中心網站

114國中教育會考成績今公佈,由心測中心說明今年統計國文寫作、數學非選題要點。今年兩題非選題,個別都有逾七成考生僅獲零至一級分;其中非選第二題,更創下108課綱實施以來空白率最高的非選試題,約4分之1的學生直接放棄作答。

心測中心統計,今年數學非選第一題共8039人獲零級分,佔比5.63%;第二題2萬2114人獲零級分,佔比17.07%。兩題皆以獲得「1級分」學生爲最大宗,第一題共9萬5863人,佔比67.09%;第二題7萬7944人,佔比60.18%。

臺師大數學系教授謝豐瑞舉例,今年非選第一題第一小題談論民調代表性,求60歲以上組的調整倍率,其實只需用到小學除法就能算出調整倍率爲2分之1,用常識即可作答,但仍有18%的考生空白,代表4分之1看不懂題目或無基本的數感,答題自信需要加強。

再者,謝豐瑞也說,也有學生算出2分之1,但又自行加上%符號,答案於是從0.5倍,變成0.005倍。百分比的觀念國小就學過,可見學生解題時對百分比無感,也對題目情境無感,是教學現場需要加以改善的地方。

謝豐瑞更指出,非選第二題更創下108課綱實施以來空白率最高的非選試題,有4分之1的考生直接放棄。該題包括幾何和數量關係,學生可能因此開始害怕,加上答題到最後時間緊迫,又在求第一層A圖案最少數量時,許多學生未能連結到最小公倍數或最大公因數概念,各種原因,都導致該題拿下零級分的百分比偏高。

謝豐瑞也舉例,求第一層最少有幾個A圖案,不少學生直接將兩種圖案的長度相乘,答非所問;又也有不少學生算出一層A圖案最少9個,B圖案最少8個後,直接寫出9:8 ≠ 4:3,依此判斷組合包不可能剛好用完,則是未考慮題目A圖案比B圖案多一層的題意。

謝豐瑞說,今年學生非選擇題的整體答題意願較前3年低,主因是題目需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看出情境中的數、量、形關係,又兩題非選題,絕大多數學生都無法以未知數列出數學式,教學現場仍需加強培養學生將生活情境中的數、量、形關係,轉化爲數學式的能力。

全國試務會主任委員陳柏熹則說,發現學生多會寫選擇題、不寫非選題的想法,但其實考生不要放棄,稍微嘗試答題、表述思維就可個別拿下1級分,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有耐心,「做做看」就能拿到基本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