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談稅刀 關注臺股衝擊 臺積先進製程競爭優勢難取代

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持續揮舞關稅大刀,點名針對晶片加徵關稅,擬對臺晶片課徵高達100%關稅,以促使半導體晶片製造業迴流美國。國銀認爲,美國若對半導體加徵關稅,將轉嫁至終端售價,屆時蘋果恐會提高售價,晶片關稅對臺灣是潛在隱憂,但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競爭優勢難以取代,短期觀察不致於影響臺股後續展望。

國泰世華銀行表示,臺灣2024年晶片出口金額約1,734億美元,佔總出口36.5%,雖晶片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金額74億美元、僅佔5%,但若計算出口至中國大陸、東協、香港等下游工廠完成終端產品組裝再輸送到美國,比重可能高達75%,若將臺灣晶片課徵100%,將有嚴重衝擊。

但國泰世華指出,半導體屬於電子產品上游零組件,佔終端售價比重並不高,以蘋果iPhone 16Pro爲例,由臺積電爲蘋果生產的A18晶片約佔售價13.5%,臺積電曾表示,關稅將全額由客戶負擔。屆時蘋果可能提高售價,或設法在各供應商間尋求降低成本的空間。

國泰世華認爲,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競爭優勢難以取代,且若單獨對臺灣課稅,而使晶片訂單流往中國大陸,亦非川普本意,川普應是要以關稅爲手段,促使半導體制造迴流美國,對臺灣晶片來說是潛在隱憂,但還不致於影響臺股後續展望。

中信銀行表示,川普若全面實施半導體關稅政策,將衝擊產品買氣。川普打算對半導體課徵關稅,除要迫使國外晶片製造公司到美國投資半導體制造外,也希望減少CHIP法案對外補貼。因美國44%邏輯晶片和24%記憶體晶片進口來自臺灣,若川普政府對臺徵收高達100%關稅,受創將會是上游晶片輝達、超微、高通、英特爾、美光等委託臺灣代工製造半導體,及下游採購晶片的蘋果、戴爾、惠普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