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存款7月暴增8586億 創同期新高 金管會曝3原因

侯立洋分析,存款主要增加原因有三,一、7月臺股配息旺季、配息入袋;二、國內外證券市場表現活絡,資金存入量較大;三、綜所稅退稅在七月帶動存款轉入。

放款部分,7月單月新增5,288億元,創史上次高,僅次於2024年7月的6,520億元,就「對象別」來看,主要來自民營企業的放款,月增5,228億元創史上新高,個人放款月增也有1,372億元,侯立洋分析,「民營企業」放款創新高,主要有二原因,包括:7月資金需求旺盛、有發放股利的需求,就「個人放款」來看則是因爲7月股匯市熱絡,民衆資金借貸投資需求高。

就「用途別」來看,主要是「週轉金」月增3,646億元、購置不動產月增861億元,而「動產」月增343億元亦創史上新高。「企業投資」月增438億元亦是史上次高僅次於,2016年12月的830億元,侯立洋指出主要是特定國內外企業有大額動撥款項,國內外投資都有,也有科技業。

在國銀獲利方面,今年前七月稅前盈餘達3,531.9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率7.5%,主要因爲利息、手續費淨收益增加,但因爲受金融市場行情影響,投資與其他淨收益減少,但整體獲利還是最高。

今年前七月的獲利以OBU衝最快,稅前盈餘521.7億元、年增79.1%,主要是降息,債券與衍商這些投資評價及處份利益的增加,還有聯貸往來的資金成本下降、呆帳費用減少,而大陸分行獲利17.6元、年減49.5%幾乎腰斬,侯立洋分析,大陸分行獲利下降主要是呆帳費用增加、利息收益減少,而利息收益會減少主要是放款減少,也就是國銀對陸曝險持續下降。海外分行獲利399.4億元、年減2%,亦呈現衰退,主要是營業費用與呆帳費用增加,營業費用包括了人事成本增加、租金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