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星宇航招股書解讀:營收激增65.1%,淨利潤虧損擴27.21%
來源:新浪港股-好倉工作室
近期,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衝刺港股IPO,其招股書披露了諸多關鍵信息。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增長顯著,但淨利潤虧損也在擴大,背後隱藏的風險值得投資者關注。
業務聚焦商業航天,模式涵蓋全鏈條
業務覆蓋衛星全生命週期
國星宇航專注商業航天領域,以衛星與相關服務、星基解決方案爲重點。公司憑藉商業航天及人工智能優勢,設計生產商業衛星並提供定製星基解決方案,業務覆蓋衛星從設計研製到發射、運營及解決方案提供的全生命週期 ,確保各階段無縫銜接,爲客戶提供高效閉環服務。
產品服務多元且聚焦核心
公司經營衛星及相關服務、星基解決方案兩條主線。衛星及相關服務涵蓋有效載荷、平臺及整星研發等,專注低軌AI衛星研製運營;星基解決方案依託衛星遙感數據和AI算法,爲多行業定製方案。此外,公司曾提供智慧停車等其他服務,自2024 年起逐步精簡,聚焦核心業務。
財務數據喜憂參半,增長與虧損並存
營收增長顯著
國星宇航收入增長強勁,2022 - 2024 年複合年增長率達76.6%。2022 年營收1.774 億元,2023 年大幅增至5.075 億元,同比增長186.08%;2024 年進一步增長至5.535 億元,同比增長9.06%。2024 年上半年營收1.462 億元,2025 年上半年增至2.413 億元,增幅爲65.1%。增長得益於星基解決方案客戶拓展、高價值合同獲取及衛星及相關服務部分AI衛星收入確認。
年份營業收入(人民幣百萬元)同比變化2022 年2023 年186.08%2024 年9.06%2024 年上半年2025 年上半年65.1%
淨利潤持續虧損
儘管營收增長,但公司淨利潤持續虧損。2022 年淨虧損0.909 億元,2023 年虧損擴大至1.393 億元,同比增長53.25%;2024 年虧損進一步增至1.772 億元,同比增長27.21%。2024 年上半年虧損1.98 億元,2025 年上半年虧損1.92 億元。虧損源於較高研發開支、衛星及相關服務毛利率波動及較高管理費用(含非現金股權激勵安排),公司處於早期爬坡階段,大量投入研發與市場拓展,短期內致虧損擴大。
年份淨利潤(人民幣百萬元)同比變化2022 年2023 年53.25%2024 年27.21%2024 年上半年2025 年上半年-3.03%
毛利率波動較大
2022 年毛利率爲25.4%,2023 年降至14.0%,2024 年回升至38.0%。2024 年上半年毛利率爲9.5%,2025 年上半年爲10.1%。2023 年衛星及相關服務毛損率達107.1%,因衛星發射成本高、定價低及製造銷售成本高;2024 年該業務毛利率恢復至12.4%。星基解決方案毛利率相對穩定,在12.4% - 44.8%之間波動。
年份綜合毛利率(%)衛星及相關服務毛利率(%)星基解決方案毛利率(%)2022 年25.432.218.12023 年14.012.42024 年38.012.444.82024 年上半年9.516.02025 年上半年10.1-6.627.0
淨利率持續爲負
淨利率持續虧損,2022 年淨虧損率爲51.2%,2023 年爲27.4%,2024 年爲32.0%。2024 年上半年淨虧損率高達79.6%,2025 年上半年仍爲79.6%,表明公司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面臨較大挑戰。
年份淨利率(%)淨虧損率(%)2022 年51.22023 年27.42024 年32.02024 年上半年79.62025 年上半年79.6
營收構成變動明顯
2022 年,星基解決方案收入佔比58.0%,衛星及相關服務佔比29.5%,其他服務佔比12.5%。2023 年,星基解決方案佔比90.7%,成爲營收主要來源,衛星及相關服務佔比降至0.6%。2024 年,衛星及相關服務收入佔比回升至16.4%,星基解決方案佔比79.7%。2025 年上半年,衛星及相關服務佔比50.6%,首次超過星基解決方案的48.9%,公司業務結構不斷調整,各業務線發展態勢變化。
年份衛星及相關服務收入佔比(%)星基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其他服務收入佔比(%)2022 年29.558.012.52023 年0.690.78.72024 年16.479.73.92024 年上半年18.274.07.82025 年上半年50.648.90.5
其他要點暗藏風險,投資者需謹慎
關聯交易存潛在風險
公司存在關聯交易,如四川停碳在2022 - 2024 年既是客戶也是供應商。2022 年,國星宇航向其銷售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同時採購城市智慧停車相關軟件。雖公司強調交易條款符合市場慣例,銷售與採購互不關聯,但關聯交易仍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等潛在風險,投資者需密切關注。
財務挑戰壓力較大
公司面臨財務挑戰,持續虧損,短期內盈利壓力大,需在保持營收增長同時有效控制成本。爲維持技術競爭力,需持續大量研發投入,但研發成果不確定,可能導致投入無預期收益,影響財務狀況。此外,2022 - 2024 年以及2024 -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均消耗現金流量淨額,資金回籠和運營資金管理存在挑戰。
同業競爭激烈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2024 年收入計,國星宇航在從事衛星相關業務的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中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爲2.0%;在管理完整衛星產業價值鏈的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中排名第二。公司在特定領域有一定競爭力,但整體市場競爭激烈,需不斷提升實力鞏固市場地位。
客戶集中度高
公司主要客戶包括科技公司、政府機構等。2022 - 2024 年及2025 年上半年,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佔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7.4%、56.1%、77.5%及98.4%,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爲49.2%、21.5%、31.3%及49.7%。客戶集中度較高,若主要客戶流失或減少採購,將對公司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供應商集中度高
供應商主要包括星基解決方案提供商、衛星材料供應商及發射服務提供商。2022 - 2024 年及2025 年上半年,來自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同期總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爲29.9%、60.5%、64.3%及73.8%,來自最大供應商的採購額佔比分別爲10.3%、36.3%、31.0%及36.1%。供應商集中度較高,供應鏈中斷風險不容忽視,可能影響公司正常生產運營。
股權結構存決策風險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陸博士通過北京新時代空間及北京星融宇航有權行使已發行股份總數47.09%附帶的投票權,爲公司單一最大股東集團。這種股權結構可能導致決策集中,若控股股東決策失誤,可能對公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核心管理層有保障也有挑戰
公司核心管理層由經驗豐富人員組成,陸川博士作爲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擁有近20 年人工智能、航天及通信工程經驗,王磊博士等在空間技術應用、投資和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爲公司發展提供保障。但公司仍需不斷吸引和留住人才,以應對業務擴張需求。
風險因素衆多
招股書披露諸多風險因素,除上述提到的客戶和供應商集中、財務挑戰等風險外,還包括衛星及星基解決方案市場發展不及預期、競爭激烈、發射失敗風險、法規政策變化風險、國際貿易政策及地緣政治風險等。這些風險因素可能對公司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投資者需謹慎評估。
點擊查看公告原文>>
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爲AI大模型基於第三方數據庫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受限於第三方數據庫質量等問題,我們無法對數據的真實性及完整性進行分辨或覈驗,因此本文內容可能出現不準確、不完整、誤導性的內容或信息,具體以公司公告爲準。如有疑問,請聯繫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