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人形機器人應用落地具提升空間 擺線減速器有望成爲新迭代方向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信證券發佈研報稱,目前多數人形機器人產品已逐步完成基本功能實現階段(基礎運動、輕負載),但距大規模商用和家用場景落地仍有一定提升空間,預計後續迭代的方向主要圍繞軟(模型泛化能力)和硬(方案優化升級),以及軟硬件的耦合等方面。硬件方面,該行預計後續的迭代方向主要包括高負載、輕量化、高散熱和低能耗、穩定性和靈活性、低成本等方面去做的進一步迭代升級。
國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擺線/新型減速器較行星精度更高+較諧波負載能力更強,有望用於人形機器人關節
當前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以行星、諧波減速器方案爲主;1)行星方案:結構簡單、成本低,但背隙大影響精度,且採用多級結構會增大體積重量;2)諧波方案:精度高,但柔輪反覆變形導致抗衝擊性、壽命與可靠性相對不足,限制其高負載場景應用(Optimus下肢依賴負載能力的絲槓)。擺線減速器方案(或升級迭代版本)具減速比大、傳動效率高、傳動精度高、承載能力強、成本相對適中等特點,較行星精度更高、較諧波負載能力更強、較傳統RV體積重量更小。若對擺線方案進行迭代升級,有望使其適配一定的需求場景,有望成爲人形機器人減速器迭代的新方向之一。
擺線/新型減速器有望在人形機器人下肢→腰髖→一般部位實現逐步搭載,市場空間有望超140億元
目前擺線減速器主要用於環保、電力、化工、礦山等領域,據QY Research,未考慮人形情況下2029年全球空間有望達24億美元;人形領域,隨擺線(新型)減速器在結構、材料、零件等的優化升級,有望在人形關節上實現逐步滲透:從負載需求最高的下肢(或用絲槓),到高負載要求的腰髖環節,再到肩部、手肘、手腕等環節,從而打開增量空間,測算2030年人形機器人用新型減速器市場空間有望超140億元。
擺線減速器壁壘高,車端齒輪玩家以及具備RV減速器能力稟賦的玩家有望切入
擺線減速器由擺線輪、針輪、偏心軸、軸承等零件組成,設計與工藝均複雜,且往往需磨齒機、磨牀、熱處理等精密加工設備,且其迭代升級也需要較多研發投入,具較高的行業壁壘,該行認爲在車端減速器/差速器齒輪(磨齒、鍛造等加工能力+工程化能力強+優質主機廠資源)和RV減速器(擺線與RV技術同源+構成類似)等方面有稟賦的玩家有望順勢入局。
風險提示
行業進展不及預期,技術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