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萬和”整合獲批 證券業併購重組向“強”而行
證券業日前迎來併購重組新案例。近日,中國證監會官網發佈關於同意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註冊、覈准萬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批覆。這也意味着該併購重組項目正式註冊生效。
業內人士表示,併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在政策支持下,未來證券業併購案例或將持續落地,行業集中度也將隨之持續提升。
歷經一年獲覈准
根據相關公告,中國證監會同意國信證券向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資本”)發行約3.48億股股份、向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發行約1.57億股股份、向深業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約4963.58萬股股份、向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約2252.28萬股股份、向深圳遠致富海十號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發行約2164.20萬股股份、向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約2109.98萬股股份、向海口市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約948.31萬股股份購買相關資產的註冊申請。
同時,中國證監會覈准國信證券成爲萬和證券的主要股東,覈准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成爲萬和證券實際控制人。對國信證券通過換股方式依法取得萬和證券約21.84億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96.0792%)無異議。
根據監管要求,國信證券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應當嚴格按照報送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申請文件進行,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本次發行股份的相關手續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萬和證券則應當切實做好與國信證券的風險隔離,嚴格規範關聯交易,嚴防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風險。國信證券應當會同萬和證券按照報送中國證監會的初步整合方案確定的方向,在一年內製定並上報具體整合方案,明確時間表,妥善有序推進整合工作。
回顧“國信+萬和”整合進程,已歷時約一年。2024年8月21日,國信證券發佈《關於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的停牌公告》,正式披露了收購萬和證券的初步計劃,公司擬以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萬和證券控制權。同年9月,國信證券公告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預案顯示,國信證券擬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深圳資本、鯤鵬投資等7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萬和證券96.08%股份。
2024年12月20日,國信證券公告稱,公司收到深圳市國資委出具的《深圳市國資委關於國信證券發行股份收購萬和證券有關事項的批覆》,深圳市國資委原則同意公司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
2025年4月10日,國信證券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出具的《關於受理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申請文件的通知》,前述交易相關申請事項獲得受理。2025年6月19日,深交所審議通過國信證券前述交易方案。
積極整合區域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國信證券成立於1994年,並於2014年登陸深交所。從股權結構來看,國信證券的前三大持股股東分別爲深投控、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雲南合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33.53%、22.23%、16.77%。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國資委直接持有深投控100%股權,爲國信證券實際控制人。
業績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總資產達5062.11億元,淨資產達1202.30億元。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1.6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82.17億元;經紀業務客戶數量、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淨收入等指標排名行業前列。
萬和證券成立於2002年,其前三大持股股東分別爲深圳市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深業集團有限公司、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79.38%、10.00%、7.32%。而其前兩大股東同意爲深圳市國資委100%控股。這也意味着國信證券、萬和證券同屬深圳市國資委旗下的兩家券商。
談及併購資源整合,國信證券此前在公告中稱,公司將充分發揮交易帶來的協同作用,對萬和證券進行資源整合,同時利用萬和證券註冊地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金融服務試點的先發優勢,憑藉上市公司自身突出的市場化能力及業務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綜合盈利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作爲深圳市國資委旗下的兩家券商,國信證券與萬和證券的整合具有戰略意義,這體現了地方國資對資源分配的重新考量,以此整合旗下券商資產。
併購重組持續升溫
去年以來,證券業併購重組“浪潮洶涌”,在監管覈准批文密集落地的同時,整合路徑也更趨多元。
2024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爲券商高質量發展明確了路線圖。《意見》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在此背景下,多起券商併購案例迅速落地,備受市場關注。
同在今年8月,中國證監會覈准西部證券成爲國融證券主要股東,同時覈准陝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爲國融證券、國融基金、首創期貨的實際控制人。根據相關公告,中國證監會要求西部證券應當會同國融證券按照報送中國證監會的初步整合方案確定的方向,在一年內製定並上報具體整合方案,明確時間表,穩妥有序推進國融證券與西部證券的整合工作。
而在已完成的案例中,“國君+海通”這一“航母級”券商併購案例於今年正式完成。3月16日,國泰君安發佈系列公告,宣佈擬變更公司名稱爲“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同步披露了合併後公司董事候選人與吸收合併交割後客戶及業務遷移合併安排等重大事項。除此之外,此前還有“國聯+民生”形成國聯民生證券,國都證券控股股東變更爲浙商證券等。
此外,還有外資券商併購整合的相關案例。今年3月,中國證監會批覆覈准瑞信證券主要股東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北京國資公司依法受讓瑞信證券85.01%股權。7月23日晚,方正證券發佈《關於出售瑞信證券49%股權的進展公告》表示,瑞信證券(已更名爲北京證券)完成股權變動的工商變更登記,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證券股權。新的券商北京證券隨之誕生。
“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併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中航證券非銀分析師薄曉旭表示,預計隨着行業併購重組案例逐漸增多,行業集中度也有望隨之提升,頭尾部券商分化將加劇,行業“頭部券商+中小特色券商”格局逐漸明朗。
當前,證券行業併購重組預期仍在持續升溫。今年5月7日至8日,東興證券與信達證券相繼發佈公告,宣佈其控股股東的股權變更已獲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實控人均變更爲中央匯金,引發市場對於匯金系券商整合的討論。
國盛證券非銀分析師馬婷婷認爲,同一國資旗下的券商股權關係更明確,合併重組流程更簡單,通過上市券商兼併非上市企業的模式也不涉及退市等問題,節約時間和溝通成本。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