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通學安全 行促會提建言
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檢視高雄市國小周邊通學步道,提出包含路口外推、設置停車彎等多項改善建議,高雄市交通局表示,會納入未來改善計劃參考。(任義宇攝)
19日傍晚新北市北大國小前發生嚴重死亡車禍,造成3死12傷,讓臺灣「行人地獄」議題再掀討論,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檢視高雄市國小周邊路口,提出包含路口外推、設置停車彎等多項建議,高雄市交通局表示,會納入未來改善計劃參考。
新北市三峽區1名78歲老翁開車一路暴衝,在北大國小前衝撞學生及家長,駭人情節引發各界怒火,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點出,事故凸顯駕訓制度、高齡駕照問題,需要藉由此次悲劇,讓相關單位嚴加檢討。
除駕訓制度外,行促會理事長林於凱說,臺灣在相關行人設施還有很大改善空間,包括人行道數量不足、保護設施不夠完善,也直接或間接帶走不少行人性命,日前會中成員走訪三民區十全國小進行通學環境檢視,提供多項建議供市府參考改善。
透過拍攝影片點出十全國小附近街道並不寬敞,路旁設置不少停車格,且校園周邊沒有看到減速、速限路牌,甚至部分無號誌路口沒有行穿線,路口還有變電箱,可能阻礙汽車視線,造成學童過馬路風險。
對此行促會建議,包含十全國小在內,高雄不少街廓都很適合將路口人行道外推,改善道路型態並增進路口視野,還能避免汽車視線死角,甚至降低車速,調整後仍可透過停車彎保留停車格與家長接送空間,部分路幅狹窄但行人數量較多的路段,可進一步將街道改爲單行道,縮減車道讓行人通過更安全。
有十全國小家長認爲,學校周邊巷道車流量不算大,不過在通學尖峰時段會有人車較擁擠狀況,若能提升學生上下學安全,家長一定支持,改成單行道或許也能讓接送車輛更順暢;不過也有家長擔心,擴大人行道恐減少接送停等空間,會衍生更多亂象。
高雄市交通局迴應,針對路權團體所建議事項,包含街角外推、設置停車彎、路口視距檢討等,已跨局處陸續納入改善計劃中,承諾未來通學步道或人行道改造時,會根據各方建議,提供更安全用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