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兵:美國“金穹”系統加劇太空衝突風險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佈確定“金穹”系統的架構,着手構建新一代導彈防禦系統,引發外界關注。按照其規劃,該系統一旦完全建成,將能夠攔截從世界其他地方甚至太空發射的導彈。這是美國謀求絕對安全的最新舉措,將損害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加劇太空武器化、戰場化趨勢,危害世界和平與安全。

“金穹”涉及陸基、海基、空基、天基等各類導彈防禦裝備。但天基反導系統將是美國“金穹”發展重點。這在各方面均有體現。在人事任命上,特朗普指定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副部長蓋特萊恩主持“金穹”計劃。美國太空軍太空作戰部部長薩爾茨曼5月20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太空軍將在“金穹”計劃中扮演核心角色。

在任務安排上,關於“金穹”發展的第14186號總統行政命令列出了8項主要內容,其中至少三項與天基系統直接相關。一是能夠跟蹤高超音速導彈和彈道導彈的空間傳感器。二是能夠進行助推段攔截的天基攔截器。三是“增殖型作戰人員太空架構”的監控層,即負責全球戰場監視與目標識別,監控地方軍事行動、部隊調動的低軌衛星網絡。

在資金分配上,特朗普政府在2026財年爲“金穹”安排了250億美元的啓動資金,其中約200億用於發展天基系統,包括開發和購買天基傳感器的72億美元,開發天基導彈攔截器的56億美元,發展非動能導彈防禦能力的24億美元,以及發展軍用衛星的20億美元。追根溯源,美國新政府的“金穹”構想與冷戰期間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一脈相承。特朗普表示,“里根多年前就想要這個系統,但當時沒這個技術”。可以說,“金穹”就是新版的“星球大戰”計劃,只不過其野心更大,對太空和平與安全的危害也更大。

首先,美國“金穹”公開發展天基進攻性武器,嚴重違反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外空條約》規定,爲和平目的發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並要求各締約國應遵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由於時代的侷限性,《外空條約》只對在太空中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做了禁止性規定,而未明確涉及常規武器的部署問題。但國際社會在太空武器化問題上非常謹慎,在此之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公開在軌道中部署動能或非動能進攻性武器。而美國將要發展的“金穹”反導系統不僅要大規模部署天基偵察、追蹤系統,還要部署天基攔截器。這將增加太空衝突和太空戰的風險,並進而嚴重影響人類對太空的長期可持續和平開發及利用。

其次,“金穹”依靠天基攔截器實施的助推段攔截,導致衝突升級的風險極大。導彈防禦一般分爲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攔截。其中導彈在助推段飛行速度較慢,最易遭受攻擊。但是助推段攔截往往在對手領土上實施,容易引發衝突升級。此前,美國重點發展中段和末段攔截技術,助推段攔截談得不少,但並無實質性進展。“金穹”系統則要將助推段攔截付諸實踐。美國太空發展局前局長弗雷德·肯尼迪還言之鑿鑿地宣稱,隨着航天發射技術的迅速發展,現在花幾個月就可以在太空中部署273枚攔截器,輕鬆攔截十幾枚來襲導彈,哪怕來襲導彈有50枚之多,攔截成功率也可達96%。無論“金穹”系統是否真的那麼強大,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它可能讓篤信武力的美國政府更加盲目自信,隨意侵害他國領土和主權完整,從而增加大國衝突,乃至核衝突風險。

長期以來,中國和俄羅斯一直爲防止太空武器化而鼓與呼。2002年,中俄兩國開始聯手推動國際社會就防止太空武器化達成條約。2008年,兩國向日內瓦裁談會提交“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PPWT)草案。2014年,兩國又推出更新後的條約草案。但是這些努力一直遭到美國頑固抵制。美國的說辭有很多,剛開始說不存在太空武器化風險,後來又糾纏太空武器化的定義、覈查等技術問題,再到後來則提出片面的暫停破壞性直升式反衛星試驗倡議來干擾中俄議程。時至今日,美國在太空軍控問題上百般阻撓的真實用心終於真相大白。所有的花樣,所有的說辭,都是在爲有朝一日在太空中部署進攻性武器預留空間。

太空是全球公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美國“金穹”系統將進攻性武器引入太空猶如打開潘多拉魔盒,將給人類和平利用太空帶來毀滅性災難。國際社會應該加快行動步伐,以中俄提出的防止太空武器化條約草案爲基礎,開展正式談判,阻止任何將太空變爲戰場的企圖。(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