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2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彙報,部署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研究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有關措施,審議通過《關於優化口岸開放佈局的若干意見》。

會議指出,要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用好相關穩外貿支持政策,幫助企業拓市場、樹品牌、更好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當前,在傳統貿易承壓的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爲快速發展且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外貿新業態,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動力和市場競爭力。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爲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

會議指出,跨境電商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帶動作用強,已成爲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做好新一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擴圍工作,進一步拓寬覆蓋面。要推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提檔升級,推進通關、稅務、外匯、數據流動等監管創新,用好相關穩外貿支持政策,幫助企業拓市場、樹品牌、更好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經歷了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並逐步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數量。國家之所以要在不同省份都設立試驗區,主要是因爲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總結髮展經驗。

記者梳理髮現,截至2022年底,國務院已先後分七批設立165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覆蓋31個省區市,基本形成了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發展格局。

去年,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關於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指導地方依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優勢產業集羣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培育“跨境電商賦能產業帶”模式發展標杆。

《意見》還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對本地貿易規模大、帶動效應好的跨境電商企業“一企一策”提升“一對一”服務能力。

白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跨境電商特別強調新模式、新業態,也是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我們需要在新業態上尋求外貿更大的發展空間。

日前,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李詠箑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希望各國進一步深化跨境電商領域合作,探索建立公平透明、互惠共贏、適應業態特點的稅收徵管體系,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加快建設重點樞紐和區域節點口岸

會議指出,優化口岸開放佈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要打造定位明確、功能互補的沿海、邊境、航空、內河口岸,加快建設重點樞紐和區域節點口岸,推動邊境口岸擴能提質,拓展專業口岸功能,推進集約智能口岸建設,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度,全面增強口岸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安全效益,使口岸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關於智慧口岸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依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一體化數字底座,運用先進設施設備和新一代數字技術,建設以口岸設施設備智能化、運行管理數字化、協同監管精準化、綜合服務泛在化、區域合作機制化爲主要特徵的國際一流現代化口岸。

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爲,物流的便捷和高效十分重要。如果物流特別慢,跨境電商的發展就沒有支撐。所以,就要提升口岸的功能,包括口岸的容量要擴容。

此外,會議還指出,農機裝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堅持面向農業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從突破基礎技術、完善創新體系、培育優質企業、打造產業集羣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快標誌性產品研製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用好用足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措施,加強中試驗證和熟化應用,促進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市場推廣。要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做好鑑定檢測認證,強化質量監督管理,促進農機裝備產品加快升級。

會議審議通過《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方案》。會議強調,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壓實責任,健全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源頭治理和失信懲戒,確保清欠工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堅決遏制新增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