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動縣域普通高中建設
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2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在全國部分地區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部署開展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
會議指出,建設好縣域普通高中關係成千上萬學子特別是農村孩子的成長成才。要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動縣域普通高中建設,適應城鎮化進程和人口流動趨勢,前瞻佈局、遠近結合,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多措並舉增加學位供給。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表示,教育部數據顯示,全國近60%的高中學生在縣級中學(以下簡稱縣中)就讀。從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提出“縣中提升”,到如今的“縣中振興”,表述變化背後也體現了國家希望提升縣中教育質量的緊迫感。
補齊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短板
會議指出,要補齊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短板,完善學校建設標準,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改善教學和生活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教育數字化賦能,全面提升辦學水平。要樹立科學教育理念,深化教學和評價改革,規範學校辦學行爲,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熊丙奇認爲,當前振興縣中,關鍵有二,一是切實有效遏制“超級高中”在全省範圍內掐尖招生,扭轉打造少數升學名校的教育政績觀。二是縣中練好內功,改革對基礎教育的評價體系,不以升學率高低評價縣中是否振興。
熊丙奇表示,“超級高中”掐尖招生,對縣域高中的優質師資和生源產生虹吸效應。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惡性競爭,維護正常的招生秩序。這需要嚴格落實。
而對於縣中來說,也要通過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來吸引學生和家長。當然,要避免振興縣中陷入唯分數、唯升學困境。因爲在一省範圍內,名校的錄取名額、錄取率,是由招生計劃決定的。某幾所學校的名校升學率提高,必然會帶來其他學校的升學率下降,這就讓振興縣中變爲零和博弈。爲此,必須推進教育評價改革,關注學校的課程建設,整體提高高中教育質量。
加快培育和完善數據要素市場
會議指出,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持續用力推進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要激發技術要素創新活力,推進土地要素集約高效配置,引導人力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加快培育和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增強資本要素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健全資源環境市場制度建設。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和關鍵生產要素,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價值日益凸顯。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實現數據資源高水平開發利用、提高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先決條件。”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保海旭表示,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是催生數據生產力、激活數字經濟發展動能的必然要求,要着力破解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讓數據在全國範圍內高效流通、有序使用。
一方面,要構建全國統一數據產權登記制度,破解數據確權難問題。另一方面,以公共數據爲錨定基準,分層構建數據市場定價體系。此外,要打破“孤島效應”,構建安全高效的流通生態。
會議指出,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改革試點,引導試點地區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開展差別化改革探索,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要做好對試點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服務,及時進行總結評估,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此外,會議審議通過《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實施方案》。會議指出,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事關人民羣衆健康福祉。要把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優化服務內容,加強慢性病防治、康復護理等能力建設,提高基層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水平,便利羣衆就近就醫,更好滿足羣衆多層次、多樣化、高品質健康服務需求。
要推動醫療、醫保、醫藥政策協同發力,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完善醫保支付等政策,擴大用藥種類,提升基層看病就醫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