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遼陽供電公司:通信“搶精傳” 點亮新能源併網之路

4月9日,紅陽三礦光伏站升壓變壓器開始運行,該站正式完成併網工作。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除了精準調度外,還需嚴格監控新能源場站的運行情況,如何才能讓“靠天吃飯”的新能源更聽話,供電公司的員工有辦法。

“通信網絡是新能源併網的‘神經’,必須確保每個節點都穩定可靠。”在紅陽三礦分佈式光伏併網現場,國網遼陽供電公司員工正蹲在電纜溝旁,手持光時域反射儀逐段檢測通信光纜信號。這是該公司10天內護航完成的第2個新能源併網項目。

“搶”在併網前 24小時待命的通信衛士

凌晨兩點,遼陽燈塔市某光伏電站併網前夕,通信班班長周揚接到緊急電話:“站內調度電話出現雜音!”她立刻帶着搶修工具趕到現場,打着手電筒,鑽進狹窄的通信機櫃間,逐條檢查音頻線接頭。“是接地線鬆動導致的干擾。”經過1小時調試,設備恢復正常。今年以來,該班組累計完成新能源場站通信設備調試17次,處理光、電纜故障12處,搶修及時率達100%。

“精”在細節裡 手繪圖紙上的匠心

在遼陽太子河區分佈式光伏通信網絡規劃階段,供電公司的技術專家楊磊連續一週泡在現場,頂着寒風徒步勘測地形。“山間風口光纜易受外力破壞,必須繞開碎石區和林木區。”他手繪的通信路由圖上密密麻麻標註着地形風險和防護方案,最終設計的“雙溝槽埋設+鋼管PVC防護”方案,使線路投運後故障率下降80%。這支平均工齡15年的團隊,靠經驗積累的“土辦法”先後優化通信線路設計12項,節約施工及運維成本超百萬元。

“傳”在實戰中 老師傅帶出新力量

在國網遼陽供電公司“光電同心”實訓基地,信通專家趙雅傑正帶着青年員工練習2M焊接+光纜接頭盒接續。“2M頭點焊、無冗餘盤纖”是他從30年一線工作中總結的“絕活”。近年來,該公司信息通信專業通過“師徒現場結對”“故障案例擂臺”等方式培養出8名技術骨幹,創新“光纜故障定位三步法”等實用技能,將通信故障排查時間縮短了60%。

從荒山上的風電塔到田間地頭的光伏板,每一寸綠色電力的信息脈絡都由國網人用腳步丈量。國網遼陽供電公司將繼續做好新能源廠站的運行監控,將“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到實處,爲遼陽地區清潔能源消納和能源結構轉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