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每5名就有1人外貌被笑 陽光推臉部平權 別讓綽號傷人

陽光基金會雲嘉中心陳皇廷主任、(右三)嘉義市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王詠紳科長(左二)與活動組員和科員合照(圖/陽光基金會雲嘉中心提供)

陽光基金會針對臺灣民衆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進行最新調查,發現每5名國人,就有1人因爲外貌,遭遇到不友善的對待,包括被取不喜歡的外號。陽光基金會雲嘉中心表示,每個生命都有獨特之處,推動「臉部平權日」,呼籲每個人都應學會欣賞彼此的獨特。

5月17日是「臉部平權日」,爲推動臉部平權理念,陽光基金會進行外貌意象與經驗調查,發現高達20%國人都曾因外貌而遭遇不友善對待的經驗,佔最多的是被取不喜歡的外號,佔了19.3%,其次是遭取笑17.3%、受到言語批評15.5%、被他人多看一眼14.9%、被他人刻意保持距離5.3%,以及在網路上遭遇不友善行爲1.8%。

陽光基金會雲嘉中心於5月17日「臉部平權日」,攜手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與林老師說故事志工團,共同舉辦「豔陽下的閱讀浪潮」繪本說故事活動,期盼讓尊重與接納從童年開始,讓臉部平權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陽光基金會服務對象,患有血管瘤與血管畸形的傷友張育瑄,以輕鬆幽默的語調分享自身故事,他說,自己常因爲外貌被取笑,最常被叫關公、包公、澎面的、甚至還有黑麪郎君,每當這種時候,他會深信「臉不只是外表,而是每個人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幽默的張育瑄還問小朋友看到他的第一眼是怎樣的感受,無論是驚嚇或害怕,然後用一張比他顏損更嚴重的人的照片,問大家誰比較可怕,不要因爲他不在現場就說他比較帥,用幽默化解尷尬,也分享如何友善對待顏面損傷的朋友。

活動當日由蕭麗雎老師帶領說故事時間,透過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故事中的鱷魚主角,引導孩子思考「不同的外表也有溫柔的心」。緊接着的是鱷魚造型手作活動,孩子與家長一起動手創作,在歡笑與溫馨的互動中,自然而然學會欣賞彼此的獨特。

陽光基金會持續在全臺推廣臉部平權運動,期盼有更多人一起加入行動,不再以貌取人,而是真正看見每一個人的努力與價值。更多活動資訊與教育資源,歡迎至陽光基金會官網查詢:https://www.sunshin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