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長期攝取鹽分超標!最健康的攝取量仍存爭議

各國每日攝取鹽分的標準不同。(圖片來源/photoAC)

鹽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攝取過量可能成爲多種嚴重疾病的誘因。然而,究竟多少算「過量」?不同國家對每日鹽分攝取的標準各異,而學界對於最佳攝取量也仍存有爭議。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健康成人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克(約5克食鹽);美國心臟協會(AHA)則主張攝取量上限爲2.3克,建議高血壓患者,應再減少3分之1;而臺灣衛生福利部則訂定每日不超過2.4克(即6克食鹽)。

然而,現況顯示多數國家鈉攝取量普遍超標,例如美國人均每日攝取3.4克,臺灣民衆則達3.24克(約8.1克食鹽)且長年超標。以日常飲食爲例,一份起司漢堡、一份濃湯或2片披薩,即可能過量。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和氯,其中對健康影響較大的是鈉離子。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鈉時,身體會保留更多水分以維持鈉濃度平衡,進而導致血液量增加、血壓升高,對心臟、血管和腎臟皆會造成負擔,長期下來恐引發腎衰竭、心血管疾病與中風。

然而,鈉攝取不足同樣存在風險。研究顯示,過低的攝取可能導致肌肉痙攣、胰島素阻抗、動脈硬化,甚至提高死亡率。國際學者指出,鹽攝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更像是J形曲線,即過多或過少都可能有害,不過此說法有科學家提出質疑。

瑞士伯恩大學的心臟權威Franz Messerli認爲,全球沒有任何國家能長期維持嚴格的鈉攝取標準,因爲個體差異、生活習慣、工作環境及運動量,都會影響個人體內的鈉平衡。因此,他認爲過度強調低鹽飲食,反而忽略了鹽對人體的其他重要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約70% 的鹽分攝取來自加工食品,而非日常烹調,由此可見,減鹽關鍵在於降低罐頭、醃漬品、零食等超加工食品的攝取;建議選擇新鮮蔬果與未加鹽堅果,並且維持均衡飲食與適量運動,才能確保鈉代謝正常,保有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