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好兆頭!澎湖南寮修石滬 意外捕獲200斤丁香魚

澎湖湖西鄉南寮村正在整修的「新滬」,10日清晨發現近200斤丁香「受困」滬房或擱淺在礁岩石縫中和滬底上。(陳有擇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石滬是一種利用潮間帶地形建造的傳統捕魚陷阱,在漲潮時讓魚羣進入,退潮時則將魚羣困在滬內,方便漁民捕撈。澎湖南寮有一口正整修中的石滬,10日早上要持續修護時,意外發現近200斤丁香「受困」滬房或擱淺在礁岩石縫中,成爲國慶日意外的收穫。

澎湖湖西鄉南寮村一口位於南寮後海鼻尾頂番石東,因建置年代不久而被在地人稱爲「新滬」,由於是隨潮間帶地形及海牀槽溝而建成半弧形的月眉石滬,造型美觀,是潮間帶的地景藝術;且附近潮間帶坪臺多變,玄武岩奇形怪狀,又有俗稱「番石」的橄欖石,形成一處天然的地質景觀,因此被認爲對創造地方觀光亮點助益頗大,所以南寮社區發展協會啓動修復計劃,來對石滬文化進行保存。

澎湖湖西鄉南寮村正在整修的「新滬」,10日清晨發現近200斤丁香「受困」滬房或擱淺在礁岩石縫中和滬底上,發動居民來「搶收」。(陳有擇提供/許逸民澎湖傳真)

修復工程預計自8月25日起至今年底,且每日配合潮汐退潮時才能工作。殊料今早6時30分,匠師趁幹潮時前來持續要修復石滬時,就在滬房發現有丁香擱淺在礁岩石縫中和滬底,且有些已死亡,數量大約有1、200斤,大小更是完美的「寸丁」。另外還有幾條都超過手掌大的的黃雞魚。

南寮社區理事長陳有擇於是發動居民前往撿拾,加上村中還有魚竈,可以烹製成魚乾,或直接新鮮煮食,爲村中長者加菜,增加鈣質吸收。

陳有澤說,還在修復中的石滬,在國慶日有大批丁香魚入滬,實在是好兆頭,更給修護的匠師們很大的鼓舞,希望完成後,魚蝦能多勇闖南寮鼻尾頂番石東新滬,常常來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