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喬石化泉州廠首季量產 國際最新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

國喬(1312)13日表示,跨足「碳三產業鏈」的重大關鍵投資項目:泉州國亨已開始貢獻營收成長,產線運作逐步穩定,隨着第2季訂單銷售提升及新規格聚丙烯開出,搭配園區碳三產業鏈下游客戶投產,有望今年內漸進提升稼動率,成爲國喬營運成長的一大動能。

國喬石化表示,泉州廠規劃年產66萬噸PDH(丙烯)與45萬噸PP(聚丙烯),PDH設施採用美國UOP公司先進Oleflex工藝技術,爲當前全球最成熟的丙烷脫氫技術,具備「原料簡單、製程簡短、能效高、收率高」四大優勢。

國喬石化表示,泉州廠將丙烷轉化爲聚合級丙烯,爲聚丙烯及環氧丙烷等下游產品的重要原料來源,兼具經濟性和排碳佳的特性,符合國喬推動綠色製程與永續經營的長期方向。PP設施引進義大利LyondellBasell專利的Spheripol環管制程,生產高性能聚丙烯,具備良好的加工性與機械強度,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零部件、家電外殼、醫療器材,更是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包裝及食品容器,得以回收循環再利用,極大化使用效率。

除了產能佈局,國喬同時建置泉州廠展現自動化與永續經營方面的企圖心。廠區全面導入分散式控制系統(DCS)與AI模擬優化平臺,透過大數據蒐集與演算,實現製程自動監控、效率最佳化與能耗降低,將石化工業製程進一步高階化及綠色化。並與泉港石化工業園區產業合作,在地製造、在地供應以降低成本。

國喬石化總經理曾嘉雄指出,塑化產業的獲利關鍵來自產品與原料之間的利差空間,當前因美國川普關稅政策,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因素。OPEC+產油國決議增產致原油價格下跌,而臺幣升值,塑化原料進口成本也下降,各種因素致市場仍保守觀望。泉州國亨採用最新、最先進製程,有望率先受惠景氣回溫,進一步拉開與同業的競爭差距。若未來市場需求回升,將重回利潤軌道,發揮營運槓桿效益。

而在全球經濟受美國關稅政策變動衝擊之際,國喬石化2025年前三月合併營收交出亮眼成績,持續展現營運韌性。惟目前塑化行情仍處不景氣階段,且100%持股的泉州國亨於3月商轉開始提列折舊並負擔利息費用,導致第一季財報仍呈虧損,總計合併營收56.98億元,每股虧損0.61元。

面對產業波動,國喬石化將持續強化經營體質,透過開發國際新市場、轉型高階材料應用兩大轉型策略,維護營運發展穩定性。國喬石化董事長邱德馨表示,隨着新產線導入與多角化經營發酵,國喬正朝向更具競爭力與永續性的營運格局邁進。如開發以玉米和蓖麻油做爲主要原料的生質尼龍,透過生物技術替代石化技術路徑,可降低約50%的碳足跡。未來研發中心將持續精進低碳、環保、高值化的新型複合產品,朝向「綠色石化」產業轉型之路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