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西柚變“長壽果”?這種奶茶千萬別喝,快看看你中招了嗎?

太難了,真的太難了,每年的315都讓我們消費者感慨,還有什麼是能吃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說是成了315的保留節目,年年熱鬧,但年年不改。前有楊銘宇黃燜雞後廚被曝光,後有華萊士“噴射戰士”,現在滬上阿姨也想來湊熱鬧。近日,一家位於武漢漢口城市廣場的滬上阿姨門店,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據經視直播的報道,此前有記者在滬上阿姨門店的奶茶製作區域的小料臺上看到,裝西柚粒的盒子上標籤顯示,西柚粒的保質期截止時間爲2024年12月18日11時47分,而當時記者手機上顯示時間爲12月18日13時05分,顯然,這份西柚粒已經過了保質期。但是,店員還是直接用已經過保質期的西柚粒製作楊枝甘露。

在記者指出日期錯誤後,店員淡定的撕下舊標籤扔進垃圾桶,重新打印並貼上一張新的標籤,將保質期“延長”了一天。這種給食材"人工續命"的操作,是在拿消費者的命開玩笑嗎?當標籤上的數字可以任意篡改,那麼消費者奶茶杯裡搖晃的究竟是飲品,還是慢性毒藥?面對輿論壓力,涉事門店聲稱“兩名員工已離職”,並將責任歸咎於“新店無店長管理,員工隨心所欲”。然而,這一解釋顯得蒼白無力。也讓大家不禁疑問,如果基層員工可隨意篡改標籤,那品牌的總部監管體系是否形同虛設?

其實滬上阿姨的案例並非孤例。近年來,茶飲行業在資本推動下瘋狂擴張,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從過期原料到衛生亂象,暴露出部分品牌爲追求利潤壓縮成本、疏於培訓與監管的行業通病。蜜雪冰城2023年被曝"挖黴檸檬",古茗2024年防腐劑超標,奈雪的茶2024年菌落超標,2025年茶百道店員在監控死角將掉進原料桶的蟑螂撈出繼續製作。

這些被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從業者透露,奶茶店原料報廢率普遍控制在5%以內,過期食材"循環利用"已成爲潛規則。當品牌都在比拼開店速度與營銷創意,食品安全反而成了最先被犧牲的成本。而這些事件都在反覆印證:食品安全不能僅靠"315"一日之功,只有將"每日都是315"的理念貫穿生產全程,才能真正守護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