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運動中心競爭壓力 專家籲器材更新、強化教練專業

國民運動中心近年成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域,但隨着民間健身產業快速擴張,設備更新與專業教練培訓的落差,也逐漸浮現。記者林伯東/攝影

國民運動中心近年成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域,但隨着民間健身產業快速擴張,設備更新與專業教練培訓的落差,也逐漸浮現。輔仁大學體育室主任餘泳樟指出,國民運動中心在推廣「全民化、全齡化」運動方面具重要角色,但若要在市場中維持吸引力,必須導入新型器材、強化教練專業,才能與時俱進。

餘泳樟表示,目前坊間健身場館以連鎖品牌及私人工作室爲主,經營族羣明確,多鎖定年輕上班族或固定客羣;相較之下,國民運動中心以「平價、開放、普及」爲特色,服務對象橫跨各年齡層,許多民衆以單次使用爲主,定位上更接近「全民運動習慣的養成基地」。

不過,他坦言,國民運動中心在設備與人力面臨挑戰。部分場館更新速度偏慢、教練羣專業度常遭民衆質疑,這些都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課題。「因應時勢發展,除了導入新器材,更要建立持續培訓制度,讓教練能不斷進修,提升服務品質與專業性。」

餘泳樟強調,運動中心不僅是健身空間,更是社區民衆接觸運動、培養健康習慣的起點。他建議市府在進行運動中心可行性評估時,應同時考量周邊族羣需求與運動類型分佈,發揮「全民運動推手」的社會功能,「平價是基礎,但要讓全民都動起來,專業與更新速度同樣不能落後。」

國民運動中心近年成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域,但隨着民間健身產業快速擴張,設備更新與專業教練培訓的落差,也逐漸浮現。記者張策/攝影

國民運動中心近年成爲全民健身的重要場域,但隨着民間健身產業快速擴張,設備更新與專業教練培訓的落差,也逐漸浮現。記者林伯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