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營養健康調查抽血惹議 國健署:絕不在民眾家抽血
國健署澄清「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疑慮,絕不會在民衆家抽血。本報資料照片
民衆在網路貼文,有自稱是中研院研究人員上門找小孩抽血,目的是進行「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文者懷疑遇上詐騙,且擔心家人個資外泄,引發爭議。國健署今天再度澄清,「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委託中研院生醫所執行,邀請社區民衆參加訪問,確有此事,主要是爲了蒐集資訊分析國民營養健康狀況。
國健署監測研究及健康教育組組長林宜靜表示,依照「營養和健康促進法」第九條規定,每年都會進行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以四年爲一週期依循採購程序公開招標。訪員皆受過專業訓練,先讓民衆瞭解參與的相關權利;在取得同意並完成「研究參與者同意書」簽署後,纔會進行後續問卷訪問調查。
林宜靜強調,一切均有嚴格的流程,首先會寄出計劃邀請函,也會發公文告知當地的警察局、衛生所、村裡長等,再到府拜訪說明調查目的。取得完成同意書簽署後,接着後續問卷訪問;同一調查地區的民衆,會安排定點由醫事人員進行身體檢測、抽血等。
「我們絕對不會在民衆家中抽血。」林宜靜指出,訪員非醫療人員,並不會直接在受訪民衆家中抽血。「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均制定嚴謹的標準作業流程,並經醫學倫理委員會(IRB)審查通過,各項工作皆恪守個別資料絕對保密原則;檢測完成後,會將結果寄給民衆,而相關資料也依規定妥善保管。
「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程序複雜,事先採年齡別分層抽樣,資料蒐集包括面對面訪問、身體測量、檢體採樣等,一年調查目標爲2200位,統整四年分析數據做爲政府營養和非傳染性疾病決策參考。
近年來詐騙猖狂,林宜靜說,可以理解民衆遇到訪員的疑慮,造成民衆誤解情況,委託單位國民健康署深感歉意。國健署檢討未來將精進相關作業流程,亦請調查團隊強化訪員調查說明品質與受試者保護機制,並納入相關教育訓練,以確保受試者權益完全保障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