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4年投入100億 打造臺灣智慧機器人自有品牌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行政院會明(15日)將通過國科會提出的「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劃」,國科會4年將編列新臺幣100億、國發會10年編列100億預算,推動國內智慧機器人發展,目標打造本土智慧機器人新創品牌公司,建立臺灣的AI機器人供應鏈,預計2年就會有產品出來,目標打造出下個兆元產業。
吳誠文說,早期在講大數據分析都是指機器學習,但智慧的顯現從學習角度來看,是統計理論的展現。學習完後的智慧展現有非常多的層面,比如將來在推論方面,透過推論可以創作文學、藝術等各種作品,甚至可以模仿人類的推論與創作。
吳誠文說,過去幾年大家親身經歷Chat gpt大語言模型發展,已經可以欺騙人類不是機器,在這種狀況下可以發現,未來在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會逐步往這方向創作出機器協助人類處理本該是人在做的事情,「不只是危險性、勞動性的事情,連人的大腦在做的事情,將來都期待機器可以帶來」。
「現行產業界面臨各種各樣的人力缺乏,不只勞動人力,連服務人力都在缺乏。」吳誠文強調,如果國家不制定AI機器人相關的政策,將來會面臨更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各行各業會進一步衰退。
吳誠文指出,行政院要逐步規劃機器人的政策方案,國科會跟國發會、經濟部一起討論,未來智慧機器人的發展,以這三個部會爲主。討論過程中發現機器人也需要透過雲端服務平臺服務不同產業,因此帶入數發部,「未來這四個部會會是未來執行機器人方案最重要的部會」。
吳誠文說,國科會編列4年100億的科技預算,國發會編列10年100億預算,未來在產業推動上會成立新創公司,由政府投資引導民間投資新創公司,過程中也投入研發補助,各種各樣方案搭配起來。相關預算從明年開始編列推動,2年內就會有產品出來,先期階段鎖定旅宿產業與智慧醫療等。
在產業推動部分,則由經濟部協助,過去單一功能機器人的時代就有基礎,臺灣在機器人產業供應鏈上有一定水準,今天的目標是要發展臺灣自己的智慧型機器人產業,「機器人設計、製造、運用,在臺灣都會完整串連起來」。
爲了建立完整供應鏈,智慧機器人計劃將搭配大南方新矽谷計劃,在臺南柳營工業區設立機器人產業製造中心,研發基地則選在六甲的工研院南分院。吳誠文說,目前半導體擴散到南部,再把AI能力加進來創造機器人產業,未來在南部也會有大型資料中心的建置。
吳誠文指出,應用服務端會結合百工百業需求,不同樣態的智慧機器人不管從事服務工作還是傳統制造業、旅宿餐飲或是全國都需要的健康照護產業,都希望透過智慧機器人方案發展起來。
吳誠文說,預期政府的投資會帶起民間投資,民間的投資規模絕對會比政府大,預期這個產業很快就會起來;他提到,臺美未來可在智慧機器人產業合作,透過美國大型雲端AI業者,串連起來供應到國際市場,順利的話也許會創造另一個兆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