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已獲10類型無人機 作戰任務劃分3層級並設4專責訓練單位

▲國軍騰雲無人機可對目標進行偵查或打擊。(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蘇晏男/臺北報導

針對國軍無人機運用,國防部在書面報告中指出,相關專責部隊依作戰任務劃分「聯戰」、「戰術」及「戰鬥」等3個層級兵、火力運用,並設有陸、海、空軍無人機訓練中心、空軍航院技訓中心等4個專責單位,另規劃第1、2類監偵型無人機飛行訓練,責由部隊師資施訓簽證。國防部也說,目前已逐年獲得6型監偵型無人機、4型攻擊型無人機,未來將增加影像識別、抗干擾及多重導控等軟、硬體關鍵技術發展,建立國內自主研發及產製能量。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國民黨籍召委馬文君排定6日邀請國防部長顧立雄報告「因應無人載具大量投入現今戰場,國軍如何建構無人載具部隊及訓練規劃、裝備籌獲等具體做法」,並備質詢。而相關書面報告昨已送到立法院。

國防部在報告中指出,無人機專責部隊依作戰任務劃分「聯戰」、「戰術」及「戰鬥」等3個層級兵、火力運用。聯戰層級是指執行長時間、遠航程的臺灣周邊聯合海、空域偵搜、監視與攻擊任務;戰術層級爲,戰時執行對敵海上及登陸部隊目標偵搜及識別,誘使敵艦船團消耗防空飛彈,增加我方反艦飛彈突穿成功公算,以及協力聯合反登陸、濱海及灘岸作戰。

有關戰鬥層級,國防部說,是採即時偵搜及識別,延伸原建置武器攻擊及警戒距離,精確標定目標位置,進行即時攻擊,縮短作戰反應時間,以協力遂行濱海、灘岸戰鬥、縱深防禦及持久作戰。

國防部表示,現行專責軍種無人機訓練機構,計有陸軍無人機訓練中心、海軍專長訓練中心、陸戰隊專長訓練中心及空軍航院技訓中心等4個專責單位,集中資源於戰術層級實施高階訓練,計有「無人機師資班」等10類,以擴充訓練量能;另規劃第1、2類監偵型無人機飛行訓練,責由部隊師資施訓簽證,擴增三軍部隊無人機基礎戰力。

另依基礎訓練、專長訓練、駐地訓練、基地訓練、聯合演訓與後備教育召集等階段,採循序漸進、逐步強化方式推展,以培訓人員取得專長證書、強化操作技能、任務規劃、戰術運用及戰力整合等能力,滿足各類型部隊戰力需求,以因應未來無人載具作戰型態。

國防部指出,2024年2月1日成立「國防創新小組(DIO)」,依創新作戰概念、國外實戰經驗及國防科技發展趨勢,持續與國內、外國防新創廠商交流,聚焦民間成熟技術,研議各種可形成戰力方案,使國軍因應戰場需求變化,創造作戰優勢。據此,國軍無人載具籌購採「自制優先、軍(商)購爲輔」原則,對國內無法自制獲得,藉由國外現貨市場軍(商)購等多元途徑採購,縮短籌獲期程,以加速提升戰力。

國防部說,依國軍「聯合戰力規劃要項」及「五年兵力整建計劃」建案期程,已逐年獲得監偵型計戰術近程Ⅱ、目獲型、微型、陸用型、艦載型、監偵型等6型,及攻擊型計劍翔、勁蜂、彈簧刀300及ALTIUS-600等4型,並已委中科院籌建遙控無人機防禦、商購外島無人機反制及部隊可攜式無人機反制等系統部署運用。

國防部也說,未來將增加影像識別、抗干擾及多重導控等軟、硬體關鍵技術發展,建立國內自主研發及產製能量,達成國防與經濟雙贏目標。

▼國軍銳鳶無人機可負責日、夜間偵搜。(資料照/記者呂佳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