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救災應先於演習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丹娜絲颱風於7月6號登陸嘉南地區,以其16級風力造成嘉南濱海鄉鎮嚴重災情,總統賴清德於11日至災區視察災情。針對災民請求國軍協助清理家園的訴求,總統迴應「不能什麼都靠國軍,國軍正忙着演習,法律也規定不能進入民宅」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筆者曾參與20餘次漢光演習,也多次擔任空難、地震、風災的救災指揮官任務,認爲對此次國軍同時面臨漢光演習與風災救災,國軍應該暫停演習,以救災工作爲優先,或者停止少部分兵力參演(如南部軍團)以投入救災工作。
一、國軍兵力來自民間,如果民間有迫切需求,情理上應該讓這些青壯人力迴歸民間,協助民間完成家鄉急難救助。以前國軍的助割或近來的各項救災工作即是基於此項理念,這也是賴清德在「團結十講」第四講「國防」中所說的「軍愛民,民敬軍」。試問如民衆目前淪於風災之苦,而國軍以忙於演習不能即時施予援手,如何能「軍民一家」?
二、國軍任務之一就是救災,國軍一直以「保家衛國」爲使命,所謂「保家衛國」不只是狹義的以軍事武力對抗外來侵略,更應廣義的對抗天然災害。試問常年以來哪一次的天然災害,國軍沒在第一時間負起救災重責大任?更何況國軍爲了達成救災任務,曾編列預算購買小型挖土機等救災機具。如今眼見災民求助,賴總統冷漠回絕,很明顯有失「保家衛國」的國軍使命。
三、國軍在救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雖然國軍未具備特殊專業救災技能,但國軍有充沛人力,且指揮體系健全,士兵年輕精壯,在每次災情中擔任主要人力資源角色。也因爲有國軍投入救災,才能讓每次的災情止損,迅速復原。這次颱風過境已逾一週,臺南災情未見減緩,也正因爲沒有國軍投入支援的緣故。
四、政府高層應有判斷輕重緩急的智慧,風災對災民來講是立即切身之痛,而演習畢竟只是爲驗證作戰計劃的可行性,老實說漢光演習延後一個月實施,或少一個旅級部隊參演又如何能影響國家安全。筆者記得民國75年長春1號師對抗演習就因爲與大甲媽繞境時間衝突,爲避免干擾民間活動而順延一週,試問大甲媽祖繞境與風災救難孰輕孰重應該很清楚。
五、賴總統顯然對國軍能否進入民宅救災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往國軍救災期間,確實有地方民代藉機要求軍人到他家爲他個人清理家裡,所以纔有規定沒有命令不得擅入民宅的規定。但災情來時情況危急輕重不一,不能簡單以一句「不能擅入民宅」推諉救災責任,就如「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反而應該以「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來救災。
這次漢光演習碰巧遇上臺風,演習前國防部記者會,還將「城鎮韌性」列爲演習科目之一,演習時間地點剛好就是在16日臺南實施,但是臺南市府已宣佈取消該次演習。所謂「城鎮韌性」不就是災害發生後動員民、物力的緊急應變措施嗎?如今政府應該將該演練「由演轉實作」投入救災工作纔是。
(作者爲陸軍退役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