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不知應變 漢光演習應更務實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丹娜絲颱風肆虐臺南、嘉義,超過6千戶屋頂被掀,逾70萬戶停電,災民多日無水、無電、手機斷訊,災情慘重。賴總統前往勘災,災民當面陳情希望國軍幫忙,賴總統回以「不能什麼事情都靠國軍」,國軍正忙着演習。

這次國軍「漢光演習」還連結着民防的「城鎮韌性演習」。但地方政府對演習有準備,對真實災難卻無作爲,讓災民兩天得不到援助、一個星期電力無法恢復。非常諷刺。

中央政府也無知覺,繼續忙着印證防衛計劃,要國軍演練淡水河河道阻絕、城鎮作戰、防空、反登陸等戰術科目,有些過時。更務實的做法,應該是將演習想定轉爲城鎮遭到轟炸,演練國軍進入備戰與援助的場景,以找出戰爭如果真的發生,如何應變的問題。

看看這幾天俄羅斯是怎樣打烏克蘭的。連日數百架自殺無人機與彈道飛彈轟炸各城鎮,造成城鎮殘破、居民傷亡、缺水斷電。美國川普總統不得不改變作法,提供烏克蘭更多愛國者防空飛彈。大規模的空天轟炸可能是未來戰爭主流,如果不能應對這種戰爭場景的變化,就將應證「將軍老是打上一場戰爭」的名言。

事實上,5月上旬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空戰、6月中旬以色列與伊朗的武裝衝突,也都是用空天火力互轟。中共對臺動武,也可能是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並用的空天轟炸。

這次漢光演習美方觀察團包含現、退役軍人以及官員,規模高達400人之多,整個演習是在美方指導下進行。而將「漢光演習」連結「城鎮韌性演習」的態勢,就是在驗證如何將以往國軍的臺海防衛作戰,轉變爲打一場類似「烏克蘭戰爭」的戰爭。

只基於特定政治目的的空天轟炸,停火或避免升級比較容易。因此,如果中共動武是爲了「統一中國」,那或許需要打地面戰;但如果是爲了「懲罰臺獨」,可能只需要動用彈道飛彈。

我們假設一個情境:因爲美軍正式在臺駐軍千餘人,中共宣稱臺灣「倚美謀獨」已越過紅線,將於某月某日某時攻擊臺灣十數個軍事基地或政治人物官邸,以懲罰臺獨勢力,提醒官兵離開避難。屆時果然如期打來,而防空飛彈沒能攔住,對臺灣民心士氣的打擊將很強烈。

軍事上最高階的心理戰,就是明白告訴對方:我想打你哪裡,就打你哪裡,你一點辦法都沒有。1991第一次波灣戰爭,美軍轟炸伊拉克陣地就是這麼做的。轟炸前先空飄傳單預警,屆時如期來炸,最後伊拉克軍隊的信心與士氣崩潰,美軍裝甲部隊入侵時完全不能抵抗。美軍創下有史以來軍隊進軍最快速紀錄,100小時結束地面作戰,也打出美軍無敵形象。

如此,關鍵就在臺灣防空飛彈能不能攔截彈道飛彈的問題,戰略評估並不是物理題而是數學題。美軍研判火箭軍擁有900多枚可射向臺灣的短程彈道飛彈,若要有效攔截,臺灣必需備有2700枚防空飛彈。這表示空天轟炸可能變成消耗戰。消耗戰是誰生產武器彈藥的能力強,誰就將是贏家。演練如何應對這威脅,或許比準備打「城鎮戰」更務實些。

因此,這次演習沒能結合風災應變,非常可惜,國軍可以演練如何協助架設臨時基地臺以迅速恢復網路通訊,如何協助提供臨時電源與乾淨水,如何協助提供災民熱食…。防空演習不是隻引導居民跑防空地下室與救助傷患,而是要快速恢復網路通訊與電源。許多過時的觀念要修正。地方政府對演習的準備,無法應付風災的真實災難,就證明這一點。(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