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本站財經4月16日訊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目前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過去五年,由內需推動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2024年,“三新”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超過18%。數字產品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也達到10%左右。這都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以下是發佈會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進行經濟數據例行發佈,我們邀請到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先生,請他爲大家介紹202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們首先請盛來運副局長作介紹。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盛來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按照慣例,我先向大家發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主要指標數據,然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

一季度,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着力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生產供給較快增長,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國內需求不斷擴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

初步覈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1875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713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11903億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195142億元,增長5.3%。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畜牧業穩定增長

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冬小麥播種面積穩中略增,長勢總體較好,春耕春播平穩有序推進。據全國種植意向調查顯示,稻穀、玉米意向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540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豬肉、牛肉、禽肉產量分別增長1.2%、2.7%、5.1%,羊肉產量下降5.1%;牛奶產量增長1.7%,禽蛋產量下降0.1%。一季度末,生豬存欄41731萬頭,同比增長2.2%;一季度,生豬出欄19476萬頭,增長0.1%。

二、工業生產增長加快,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製造業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比上年全年加快3.2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7%,加快0.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2%;股份制企業增長7.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長4.0%;私營企業增長7.3%。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比1-2月份加快1.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44%。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爲50.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3.8%。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10億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3.0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較快增長,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

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3%、10.2%、7.2%、5.8%、5.1%。3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3%,比1-2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9.9%、9.3%、7.7%、6.0%。1-2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3月份,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0.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57.5%,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水上運輸、航空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四、市場銷售增速回升,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增長較快

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8057億元,同比增長4.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614億元,增長4.9%。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110644億元,增長4.6%;餐飲收入14027億元,增長4.7%。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較好,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日用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2%、6.8%、25.4%。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傢俱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6.9%、21.7%、19.3%、18.1%。全國網上零售額36242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9948億元,增長5.7%,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24.0%。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比1-2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58%。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0%。

五、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174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0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8%,製造業投資增長9.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9%。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218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0%,降幅比1-2月份收窄2.1個百分點;新建商品房銷售額20798億元,下降2.1%,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0%,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1.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1%。民間投資增長0.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6.0%。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其中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4.4%、30.3%、28.5%、26.1%。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15%。

六、貨物進出口保持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一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103013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14億元,增長6.9%;進口41700億元,下降6.0%。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5.8%,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爲56.8%,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8.7%。3月份,進出口總額37663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出口22515億元,增長13.5%;進口15148億元,下降3.5%。

七、居民消費價格基本穩定,工業生產者價格下降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1%。分類別看,食品菸酒價格下降0.7%,衣着價格上漲1.2%,居住價格上漲0.1%,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4%,交通通信價格下降1.9%,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0.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3%,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6.0%。在食品菸酒價格中,鮮菜價格下降5.9%,糧食價格下降1.4%,鮮果價格下降0.1%,豬肉價格上漲8.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3%。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

一季度,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3%。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0.4%。一季度,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3%。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4%,環比下降0.2%。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略降

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爲5.3%。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爲5.3%;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爲4.9%,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爲5.0%。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爲48.5小時。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795萬人,同比增長1.1%。

九、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居民

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同比名義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7元,同比名義增長4.9%,實際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同比名義增長6.2%,實際增長6.5%。從收入來源看,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分別名義增長5.9%、5.7%、2.7%、5.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9939元,同比名義增長5.0%。

總的來看,一季度,隨着各項宏觀政策繼續發力顯效,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創新引領作用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增長動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需鞏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積極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以上是我向大家發佈的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主要指標數據。下面,我很樂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壽小麗:

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還是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總檯央視記者:

我們剛剛也看到了發佈的數據,整體來看,主要經濟指標在一季度表現良好。您如何評價一季度的經濟運行總體表現?主要原因是什麼?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國際環境變亂交織,不利影響加深,國內結構調整陣痛仍在釋放,不少企業經營比較困難。面對複雜的局面,黨中央科學決策,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團結一心、奮發有爲,加快落實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一季度,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從統計數據來看,有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增長穩中有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去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生產需求指標加快回升,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6.3%,比去年全年回升0.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5.3%,回升0.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2%,比去年全年回升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6%,回升1.1個百分點。

二是就業收入總體穩定。一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指標是5.3%,3月份是5.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6%,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三是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一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但我國進出口保持基本平穩的態勢,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3%,出口增長6.9%;1-2月份,服務進出口增長9.9%;3月末,外匯儲備餘額保持在3.2萬億美元以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2月份以來國際貿易限制增多,出口保持6.9%的速度,顯示了中國出口的韌性。

四是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的大勢沒有改變。衆多科技成果不斷突破,帶動一季度高技術產業加快成長。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綠色發展持續推進。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5個百分點。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民生保障持續加力。

五是市場活力信心增強。前期出臺的宏觀政策和今年以來擴容加碼的增量政策疊加發力,有效擴大了需求、促進了生產、激發了活力、增強了信心。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50.5%,比上月上升了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一些實物量指標顯示生產要素支撐作用在增強。一季度貨運量同比加快;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長7.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8.4%,有力有效支撐了經濟增長回升向好。

今年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一季度開局之所以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首先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果斷決策、科學決策的結果,也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努力奮鬥的結果。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了一攬子增量政策,對穩定經濟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爲,今年以來政策措施加力擴圍,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顯效,推動今年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其次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抓早抓實,搶抓開局,搶抓出口,搶抓機遇,有力有效帶動了生產需求回升。第三,我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持續涌現,並不斷加快轉化應用,經濟新動能不斷成長。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快速升溫,世界經濟秩序面臨重創,國內結構轉型任務仍然比較繁重。所以,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艱鉅的努力。我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積極應對風險挑戰,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中國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彭博社記者:

當前,美對華加徵145%的關稅,如果關於部分科技產品的臨時緩和措施結束之後,關稅水平依然保持在145%,中方估計會對中國的GDP造成百分之多少的影響?請問,您對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的展望如何?中國是否能夠實現今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我們堅決反對美國搞關稅壁壘和貿易霸凌,這種做法損人不利己,違背了經濟規律和世界貿易的原則,對世界經濟秩序造成嚴重衝擊,拖累世界經濟復甦。中方堅決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不僅是維護自身發展利益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多邊貿易體系和世貿組織規則的正當之舉。

從短期來看,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會對我國經濟和外貿帶來一定壓力,但是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長期向好的大勢。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具體來講:

一是經濟有基礎,內需有支撐。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的積累和發展,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連續15年穩居第一製造業大國的地位,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經濟發展底盤穩、基礎牢。同時,中國有14億多人口,市場規模巨大,現在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成長性好,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空間都非常大,將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二是市場多元化,出口有韌性。依託於產業配套體系,我國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上口碑也非常好。近幾年,我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構建貿易多元化格局,成效也非常明顯。目前,我們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爲貿易伙伴。另外,我們積極推進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今年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這也意味着我們對某一個國家單一出口市場的依存度在下降。比如,在2018年,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是19.2%,去年已經下降到14.7%。所以,我國外貿的韌性比較強。剛剛發佈的一季度外貿數據也可以看出來,雖然外部限制增多,但是出口還是增長了6.9%。

三是轉型有成效,新動能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在持續推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原來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根本改變,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過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去年,“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8%左右。現在是數字經濟時代,去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10%左右,新動能不斷成長,有利於增強中國經濟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四是應對有經驗,政策有保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過了大風大浪的考驗,比如經受了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中美貿易摩擦,還有前幾年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但是我們都走過來了,並且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針對當前的外部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判,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爲,及時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一季度來看,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對推動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將會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豐富的政策工具箱是應對外部的衝擊和挑戰的保障。

五是制度有優勢,人民有信心。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黨中央堅強領導,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們在面對外部重大挑戰時可以高效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合理應對。另外,我們的企業家敢闖敢拼,中國人民智慧勤勞,這都是我們應對巨大風險挑戰的基礎和底氣。

所以,基於以上這些判斷,我們對中國經濟後期的走勢以及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比如“兩新”或者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請問政策效果怎麼樣?在近期的經濟數據上有哪些體現?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剛纔發佈的數據已經體現了宏觀經濟政策效應,我也多次提到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實施的一攬子宏觀經濟政策對扭轉經濟下滑趨勢、推動經濟企穩回升向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我們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剛纔您提到的“兩重”“兩新”政策增量擴圍,支持力度更大、補貼範圍更廣。各地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根據自身的情況推出了細項政策,含金量較高。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概括爲“五個有效”。

一是有效促進了消費回升。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幅度較大。其中,“兩重”“兩新”政策,尤其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明顯,像電動自行車、手機、平板、智能手錶這些新擴圍的產品銷售增速非常高。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6.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3%,傢俱類增長18.1%,僅這四項就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零時,消費者累計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3571萬臺,發起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208.5萬份,有力促進了消費的回升。

二是有效拉動了投資增長。今年以來,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提速,帶動了到位資金的改善和項目的推進。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量接近1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本年實際到位資金同比增長3.7%,去年全年下降2.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在“兩重”尤其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一季度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9%,比去年全年加快3.3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貢獻率是64.6%,有效拉動了投資。

三是有效促進了工業生產。政策促進了消費增長和投資加快,必然會促進企業加快生產,與這些產品相關的製造業一季度表現非常好。比如,農產品加工專用設備、包裝專用設備產品產量同比增長都是兩位數。另外,新能源汽車增長45.4%,相應的充電樁產量增長26.3%,帶動了工業增長。

四是有效提升了市場的活躍度。這方面是必然的,因爲生產流通起來以後,經濟循環更趨活躍,相關的生產要素,包括貨運量、快遞量都被帶起來了。尤其是今年出臺的一些增量政策,促進房地產回穩和股市活躍的效果也比較明顯,整個市場活躍度提升。

五是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政策“組合拳”持續發力,促進了經濟回升,大家對市場的預期也在改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3月份是50.5%,連續兩個月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是50.3%,也在景氣區間。

從這五個維度來看,今年以來的宏觀政策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的一攬子政策,扭轉了經濟下滑的趨勢,今年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一起發力,推動了經濟實現良好開局。下一步,我們還是要進一步抓好政策落實、落地、落細,更大程度釋放政策潛能。

香港南華早報記者:

能否再評價一下一季度的消費情況,當前面對與美國的貿易戰,下一步會如何提振內需,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盛來運:

消費不僅關係民生福祉,也關係經濟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擴大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需求列爲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首。大家知道,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爲進一步提振消費提供政策保障。從當前情況來看,這些政策正在持續發揮作用,效果比較明顯,消費市場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市場銷售穩步回升。剛纔發佈了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主要數據,今年一季度總額達到12.5萬億元,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而且是在逐月回升。3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9%,比1-2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

二是商品零售增長較快。剛纔我已經談到,在“兩新”“兩重”政策支撐下,帶動相關消費品保持兩位數增長,反映出市場銷售狀況不斷好轉。

三是服務消費方興未艾。從一季度數據來看,在提振消費相關政策的支撐下,服務消費增長加快。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比商品零售快了0.4個百分點。與消費結構升級相關的消費增長更快,保持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長10.4%,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長13.9%。另外,受春節、清明節等假期影響,出行人數大幅增加,出行相關的服務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4%,佔全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服務消費是我們未來支撐消費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而且發展成長性、發展空間都非常大。

四是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加速運用,一些新的消費場景不斷創新和拓展,比如,直播帶貨、即時零售,還有“夜經濟”、數字消費、AI遊戲等。另外,一些文化類消費較快增長,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哪吒2》持續火爆,票房收入已經突破150億元。這些新的消費場景不斷拓展、新的消費產品不斷創新,既顯示了中國消費創新的動力,也顯示了我們新消費的成長前景。

總的來講,今年一季度消費在政策的推動下持續改善。當然我們也知道,消費是收入的函數,要大力提振消費,也要大力促進消費能力的提升。下一步,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積極穩就業、促增收、減負擔,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大力增加優質消費供給,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願,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們注意到,3月CPI同比下降,但核心CPI明顯回升,請問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評價當前的物價走勢?今年全國兩會將今年的CPI目標定在2%左右,對於下一階段的CPI走勢是怎麼看的?能否實現全年的目標?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我知道,大家都很關心物價的走勢,因爲物價不僅關係到宏觀經濟的通脹水平,也關係到我們老百姓生活質量,對於物價的走勢,我想談三點。

第一,3月份價格的下行原因,主要還是一些商品價格季節性的回落和國際原油價格下降短期衝擊的結果。一季度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1%,降幅比2月份收窄了0.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分析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就是春節過後農產品消費需求季節性的回落,再加上今年是暖冬,春節過去以後氣溫升高,水果蔬菜這些農產品供應充裕,食品價格在回落。3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1.4%,對CPI環比下降的影響達到0.24個百分點,CPI總共下降0.4%,這裡面有六成是由於食品價格的季節性回落帶來的。第二個影響因素是春節過後出行服務回落,旅遊費用和飛機票價格出現了季節性回落。3月份飛機票價格環比下降11.5%,旅遊價格環比下降5.9%,這兩個影響CPI下降了0.13個百分點。第三個因素主要是國際原油價格的下滑帶動了國內相關產品國內汽油價格調整,汽油價格3月份環比下降了3.5%,由此影響CPI環比下降0.12個百分點。

第二,全面準確地看待當前物價低位運行的態勢。這兩年,無論是居民消費價格CPI還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都在低位運行,分析其原因,既有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複雜變化的因素,也有中國經濟處於轉型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帶來的影響。現在中國經濟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一些傳統產業、傳統動能在衰減,部分產業供過於求,通過價格調整進行市場的出清。另外,新動能在成長,新的動能往往是市場稀缺的,需求旺盛,價格上行。但是,從總體上來講,新動能所帶動的價格上漲還難以對衝傳統動能衰減帶來的下行壓力,總體上價格還處在一個低位運行的狀態。比如近幾年房地產持續調整,由此帶動了相關的鋼鐵、建材價格的下行。2016-2019年,以鋼鐵爲代表的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價格平均漲幅是9%左右,2000-2024年平均漲幅只有0.9%。所以,相關產業的調整會對相關產品價格帶來一系列影響,要全面客觀看待近期價格的低位運行,中國價格的波動運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結構性特點。

第三,多措並舉,促進價格合理回升。價格高了會影響“錢包”的支出,提高生活成本。但是價格太低了也不行,會影響企業增收增利,進而會影響收入和就業。所以,保持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至關重要。今年兩會明確提出,要努力促進價格總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爲此,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價格的回升。一方面擴大內需,另一方面要統籌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的關係。同時,還要規範市場秩序,改革市場價格運行機制,防止過度“內卷”。比如,要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些措施都會有利於促進價格水平的合理迴歸。從3月份的價格情況來看,相關政策的效果在顯現,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相對於2月份下降0.7%,收窄了0.6個百分點;扣掉能源和食品的核心CPI3月份上漲0.5%,2月份是下降0.1%,這就顯示出,隨着經濟的回升,總需求的回暖,再加上促進價格合理回升的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

CNBC記者:

有些分析認爲,1、2月份房地產數據偏樂觀,但3月份數據放緩偏悲觀,如何看待房地產行業走向?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第一,一季度房價運行總體穩定。70個大中城市房價監測數據顯示,三月份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價格均有積極變化。三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二線、三線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收窄。從這個角度來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應還在顯現,並沒有出現你剛纔所談到的3月份房地產市場放緩的狀況。

第二,在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市場繼續延續止跌回穩走勢,市場交易繼續改善。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強調要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改善房地產投資,加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對房地產企業提出“白名單”制度,金融貸款給予支持。綜合來看,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一季度,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比去年全年收窄9.9個百分點,比1-2月份降幅收窄2.1個百分點;銷售額下降2.1%,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15個百分點,比1-2月份收窄0.5個百分點。40個重點城市監測情況看,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1.2%和4.4%。一線城市整體表現較好,一季度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0.6%,市場交易趨於活躍。

第三,房地產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由於市場銷售回暖,加上“白名單”支持政策落地,一些房地產企業資金狀況得到了改善。一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中,國內企業貸款降幅比1-2月份收窄3.8個百分點,個人按揭貸款降幅收窄4.7個百分點,這也反映出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從總體上來看,房地產市場現在還處在一個調整階段,房地產的需求還需要進一步釋放。從發展的空間來看,中國的消費結構總體上還處在升級過程中,城鎮化並沒有完成,房地產市場成長空間巨大,居民對綠色、寬敞、舒服的好房子,市場需求較大。下一步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加大“好房子”的建設力度,積極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持續健康發展。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中央高度重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各地區各部門也積極出臺支持措施。請問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新的成效?

盛來運: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推進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各地方也高度重視,現在不管國內外形勢怎麼變化,大家都瞄準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任務不動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創新步伐,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從我們統計數據的情況來看,“五個維度”反映出今年一季度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的成效。

第一個維度,創新持續推進,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一季度,各地方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尤其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先進技術不斷推出和應用,帶動了高技術產業發展。大家都知道,春節期間DeepSeek、宇樹人形機器人這樣一批成果的應用,既彰顯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實力,同時也增強了市場的信心。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這兩個數據顯示創新的動力在增強。

第二個維度,協調發展持續改善。無論是從產業結構還是從需求結構來看,都在積極改善。從產業結構來講,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共同拉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繼續提升,一季度,裝備製造業的比重達到33.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的比重是15.7%,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明顯。從需求結構來看,我們現在的投資增速實際上不高,但是高技術產業投資比重是在提升的。一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5%,佔全部投資的比重是10.3%,提高0.3個百分點。

第三個維度,從開放角度來講,高水平開放繼續推進。前面我也談到,我們積極構建外貿新格局,加快發展多元化市場,尤其是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貿易的新格局加快形成。

第四個維度,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紮實推進。以新能源車、鋰電池、光伏爲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亮麗。

第五個維度,民生改善和安全發展繼續取得新進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政府高度重視加大民生方面的支出,對民生方面的支出佔比持續提高。能源保供有力有效,今年無論是原油還是原煤的生產,都是穩中有增。在化解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產等風險的政策積極有效,安全發展得到加強。

從這五個維度來看,高質量發展繼續推進,不斷取得新進展。當然,這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要持續用力,久久爲功,無論國際形勢怎麼變化,我們都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

壽小麗:

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經濟日報記者:

今年2月,中央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對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請問,一季度民營經濟的運行情況如何?怎樣看下一階段的發展前景?

盛來運:

謝謝您的提問。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惠及民生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力地提振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各地方、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座談會的精神,把黨中央對發展民營經濟的要求落實落地,從政策實施的情況來看,取得了明顯成效。一季度統計數據也有反映,我給大家報告幾個指標數據的情況。

從生產經營來講,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在繼續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私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3%,增速比去年全年有所回升,而且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當然,這不是全口徑的民營企業數據,有關統計制度正在加快改革完善。

從民營企業活力動力來講,從投資來看,一系列政策舉措爲民營企業投資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爲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0.4%。其中,一季度製造業中的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7%,基礎設施投資中的民間投資增長9.3%,均比各自領域的平均增速要快。從進出口來看,一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5.8%,快於全部進出口額增速;佔全部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到56.8%。

從民營企業創新動能來講,民營企業是最具有活力的羣體,尤其在創新方面。今年以來,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從生成式AI到人工智能機器人,再到民用航空、量子信息等多個領域,民營經濟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活力、潛力和市場競爭力。

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好“兩個毫不動搖”,紮紮實實落實落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強金融支持,強化法治保障,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壽小麗: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裡,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