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強勢增持 看好這一板塊長期機遇
本報記者 張漫遊 北京報道
在外部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中國銀行業迎來股東“真金白銀”的信心投票。
4月8日,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成都銀行等銀行相繼發佈公告稱獲得股東公司增持,並稱股東公司對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業內人士指出,此舉不僅傳遞股東對銀行長期價值的認可,更釋放出穩定資本市場的積極信號。面對外部貿易摩擦壓力,機構分析認爲,銀行股的高股息與防禦屬性或成資金“避風港”,疊加政策寬鬆預期,板塊估值修復空間可期。
國資股東表態“長期護航”
郵儲銀行4月8日發佈公告稱,該行控股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郵政集團”)4月8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該行1991.02萬股A股股份,佔該行已發行普通股總股份的0.02%。
公告稱,郵政集團後續擬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以包括集中競價在內的合法合規方式繼續增持該行A股股份。本次增持計劃的實施期限爲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
關於增持股份的目的,郵儲銀行公告指出,郵政集團增持系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對該行長期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和持續看好;目的在於提升投資者信心,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維護本行在資本市場的良好形象。
同日,光大銀行亦發佈公告稱,該行股東公司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2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繫統以包括集中競價在內的合法合規方式增持該行A股股份。該行公告指出,此舉是爲充分發揮作爲光大銀行控股股東作用,傳遞對該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支持該行高質量發展。
除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外,中小銀行亦有股東增持的消息。
4月8日,成都銀行發佈《關於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股東增持計劃公告》指出,成都市國資委實際控制的企業成都產業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計劃使用其自有資金,增持成都銀行A股普通股,旨在傳遞對成都銀行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積極支持成都銀行高質量發展,當好上市公司長期投資者。
據悉,本次增持價格不超過成都銀行除權除息後的歷史最高股價17.59元/股。在上述增持價格上限範圍內,兩家增持主體擬增持的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7958.87萬股,佔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超過1.878%;合計不低於3979.44萬股,佔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低於0.939%。
近期上市銀行頻頻被增持,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美國宣佈實施所謂“對等關稅”舉措,使得全球股市全面承壓。在這種情況下,上市銀行獲得股東公司增持,從政策層面看,可能有政策上積極的引導,在當前背景下,銀行股作爲重要板塊,指針意義比較明顯,此時重要股東增持意義重大;從宏觀經濟層面看,大股東增持銀行也提振了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對實體經濟也是積極的信號。“另外,對股東而言,可以在較低價格獲得優質資產,也是一舉多得。”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分析稱,預計我國資本市場有望在經過短期情緒宣泄之後出現反彈。一些優質股票本身估值就處於歷史低位,整體來看,A股和港股的估值只有美股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當前市場的估值處於有利位置。
銀行股成避險優選?
談及“對等關稅”政策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中泰證券方面研究認爲:在經濟層面,外需走弱導致出口相關企業經營壓力加大,進而使銀行面臨相關客羣信貸需求下降、貸款利率承壓和資產質量挑戰等問題,但不同客羣受影響程度存在明顯差異;在政策層面,預計宏觀調控將進一步寬鬆,內需刺激政策有望提振零售信貸需求,同時包括降準降息在內的舉措將有效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在投資層面,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使得銀行板塊的紅利價值更加凸顯,這不僅增強了板塊的投資吸引力,還將促進銀行業資本補充進程的推進。
中泰證券研究所分析師戴志鋒及其團隊認爲,總體上,“對等關稅”對銀行的貸款需求和淨息差帶來額外壓力,同時資產質量能夠保持穩健,對銀行業影響可控。
對於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楊海平給予認可。“銀行股本身防禦屬性比較強,在當前受到外部衝擊股市全面承壓的情況下,銀行股的這種防禦屬性和價值將進一步凸顯。”
中泰證券分析稱,在“對等關稅”背景下,銀行股紅利屬性凸顯,建議積極關注銀行股的投資價值,重點是兩條投資主線:一是高股息的大型銀行,二是擁有區位優勢、確定性強的城農商行。
楊德龍建議,大家要對優質中國資產保持信心和耐心,既要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對中國的優質資產有信心,也要對資本市場有信心。“近期,市場難免經歷波動,持有優質資產應對波動是最好的策略。”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