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制裁沒放眼裡?伊朗石油暗流大陸 伊朗石油部長:沒什麼大不了
伊朗政權主要依賴國際原材料市場的收入來維持財政,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 路透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27日至28日夜間,所有此前因2015年已失敗的伊朗核協議而暫停的聯合國制裁重新生效。伊朗石油部長帕克內賈德(Mohsen Paknejad)10月初表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伊朗就遭到了25輪制裁,總計470至480項新懲罰措施。沒有更多的制裁能讓我們真正擔憂。」
部分制裁針對伊朗核計劃。美國總統川普稱,在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爲期12天的戰爭中,美軍已徹底摧毀了伊朗核設施。華盛頓希望通過持續施壓迫使德黑蘭讓步,其目標是徹底終結伊朗的核計劃。
伊朗政權主要依賴國際原材料市場的收入來維持財政,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能源專家哈提諾格魯(Dalga Khatinoglu)對德國之聲表示:「隨着聯合國制裁的恢復,其中包括對伊朗航運的限制、禁止向伊朗油輪銷售燃料、加強對可能含有雙重用途貨物船舶的檢查,以及對金融轉賬的限制。這大大增加伊朗合法出口的難度,銷售、運輸和支付環節都受到嚴重限制。」
腐敗精英受益
今年7月底,美國政府對115名與伊朗石油產業有關的個人、企業和船隻實施新制裁。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稱,這是自2018年以來針對伊朗最大規模的制裁,主要目標是德黑蘭的「政權精英」。
美國的制裁重點針對航運業主穆罕默德.侯賽因.沙姆哈尼(Mohammad Hossein Shamkhani)的企業網路。他的父親阿里.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是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的高級顧問。憑藉其政治影響力,該家族在體制內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航運帝國。兒子掌控着龐大的油輪和集裝箱船隊,將伊朗及俄羅斯的石油和石化產品運往世界各地。
貝森特指出:「沙姆哈尼家族的航運帝國表明,伊朗政權的精英如何濫用權力攫取鉅額財富,同時資助政權的危險計劃。」
德黑蘭大學教授哈姆澤·薩法維(Hamzeh Safavi)表示,類似沙姆哈尼家族航運帝國的「影子公司」數量衆多。「美國能在過去三四年間調查出這些公司,與它們之間的內部競爭有關。這些公司互相檢舉,以便爲自己爭奪數十億美元的利益。」他說。
中國以易貨貿易進口伊朗石油
石油與大宗商品數據公司凱普勒(Kepler)分析師霍法拉克沙希(Homayoun Falakshahi)對德國之聲表示:「六個月前,伊朗石油的售價比布倫特原油低約一美元。」布倫特是歐洲最重要的原油基準,也是全球市場參考價。
目前布倫特油價約爲65美元。法拉克沙希說:「三個月前,折扣已經達到3美元,如今已擴大到6.5美元。目前,伊朗在與其他中東原油的競爭中,甚至以每桶低出8至10美元的價格出售石油。」
川普政府週四(10月9日)剛剛宣佈,對約100名個人、實體及船隻實施新一輪制裁,其中包括中國獨立煉油廠山東金誠石化集團和日照實華原油碼頭有限公司。美方指控這些企業購買並接收伊朗原油,幫助德黑蘭規避制裁,用於資助其核與導彈項目及中東代理勢力。同時,美國國務院還表示,美國首次將一家中國碼頭列入制裁清單,即江陰恆陽化工儲運,理由是其接收了源自伊朗的石化產品。中國則強烈反對美國濫用單邊制裁,強調將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伊如何規避美國製裁
儘管美國製裁,幾乎使對伊朗的官方支付渠道不再可行,但中國仍在進口伊朗石油。自川普在2018年5月首個任期內單方面退出核協議以來,北京一直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自2023年起,中國海關已不再公佈伊朗原油進口數據。
據《華爾街日報》10月5日報道,伊朗與中國建立了一個基本保密的易貨貿易體系,其運作方式是:伊朗石油出口至中國,由此換取中國國有企業在伊朗承建機場、煉油廠、交通等大型基建項目。報道稱, 該系統的核心參與者包括中國大型國有保險公司中國信保(Sinosure),以及一個被稱爲「 Chuxin 」的神秘金融實體。多名官員透露,伊朗方面向受到美國製裁的國有石油貿易商珠海振戎(Zhuhai Zhenrong) 所控制的一家中國買家登記石油銷售,該買家隨後每月向「 Chuxin 」存入數億美元。之後,資金再被轉交給在伊朗承接大型工程項目的中國承包商,而中國信保則爲相關融資提供承保,成爲整個安排的金融黏合劑。
據估計,僅2024年通過該渠道就有高達84億美元資金流入伊朗。美國官員稱,「 Chuxin 」在中國公開註冊名單中並不存在,其運作極爲隱秘,而伊朗原油往往通過船對船轉運和與其他國家原油混合的方式掩蓋來源。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爲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