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鄭麗君:臺欲與美開展高科技戰略伙伴關係

路透社指出,臺灣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的全球總部所在地,對美國一直都有大量的貿易順差。目前,川普政府對臺灣輸美產品要徵收20%的關稅,但臺灣政府想把這個稅率再向下調降。

負責跟美國關稅談判的臺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Cheng Li-chiun),在臺北向記者表示,希望臺美雙方能借由臺灣模式(Taiwan model)擴大在美國投資,或許就可以達到共識。 本週剛結束最新一輪跟美國的談判,且剛回到臺灣的鄭麗君表示,這樣做跟供應鏈遷移沒關係,而是延伸和擴大美國的產能。目前的談判聚焦在美國希望臺灣能加大投資力道,並開始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鄭麗君指出,臺灣政府把在美國的投資模式,視爲產業投資規劃(industrial investment planning),並可連結政府所支持的政策,例如,出口信用擔保(export credit guarantee)以及結合臺美產業羣聚的發展。

不過,美國商務部(DOC)以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都沒有對鄭麗君的說法有所迴應。另外,由於撥款法案沒通過,美國政府事隔近7年,再度於當地時間10月1日正式進入停擺狀態。

鄭麗君表示,臺積電並沒有參加最新的貿易談判,但重申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在美國媒體上所提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想法,臺灣不會同意,也沒有在討論。

鄭麗君指出,可以明確地說,理解美方希望提升國內產能,以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至於臺灣產業的目標,就是立足臺灣佈局全球,然後進行雙邊的戰略合作。

路透社報導,受到人工智慧AI的強勁需求所推動,臺積電業務蓬勃發展。這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業者,正投資1,65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晶圓廠,不過,大量的生產工作還是放在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