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中亞首開峰會 締戰略伙伴關係

由於全球政經動盪,歐盟與中亞5國首度召開峰會,盼強化關鍵原物料等領域的合作。(達志影像/美聯社)

範德賴恩(右3)與中亞國家領袖舉行峰會,宣佈雙方建立戰略伙伴關係。(達志影像/美聯社)

歐洲聯盟(EU)與中亞5國,3、4兩日在烏茲別克首度召開峰會,宣佈建立戰略伙伴關係,標誌雙邊關係進入「新時代」,將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等安全挑戰,並加強關鍵原物料、能源等領域的合作。

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領袖,在烏茲別克大城撒馬罕召開2天峰會。面對烏俄戰爭以來的地緣政治動盪、美國新關稅政策衝擊,以及中共持續擴大影響力,範德賴恩表示「全球正築起新的壁壘」,因此可靠的夥伴更形重要,而歐盟將成爲中亞國家的堅定可靠盟友。

範德賴恩宣佈向中亞地區投資120億歐元(約新臺幣4369億元),用於交通運輸、關鍵原物料、水資源、能源、氣候與數位連接等領域;她表示,中亞戰略位置對全球貿易十分重要,這些新投資將增強該地區主權和經濟實力,並強化與歐盟友好關係。

柯斯塔則聚焦基於規則的多邊主義秩序重要性,以及安全合作領域。他說,恐怖主義、極端組織、毒品販運等跨國威脅,需在雙邊、區域與多邊層面合作應對。

中亞地區擁有豐富礦產,蘊藏全球約38%錳、30%鉻、20%鉛、12.6%鋅和8.7%的鈦礦等。歐盟希望確保供應鏈安全,同時擺脫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因此積極與中亞國家合作。範德賴恩暗諷某些行爲者「僅對開採有興趣」,而未考慮當地人民福祉,歐盟則希望幫助中亞成爲「潔淨能源強國」,並利用歐洲衛星爲偏遠地區解決通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