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克什米爾歧見化解露曙光 俄願居中調停巴印

俄羅斯外交部利用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指出,如果巴基斯坦與印度雙方都有意願的話,俄羅斯願意用政治方式,來解決四月22日發生在克什米爾,有印度小瑞士之稱的Pahalgam恐怖攻擊事件。

早在兩天前,俄國外長已先跟印度外長談過,也提過願意當印巴之間的調停人。四月下旬,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區域 內旅遊勝地Pahalgam發生的恐攻,至少有26人不幸身亡。

不管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這兩國都宣稱穆斯林佔多數的克什米爾擁有主權,事實上,克什米爾是一個戰爭不斷、充滿紛亂以及外交對峙的地方。幾十年以來,俄羅斯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俄印雙方自蘇聯還沒有解體時,就保有密切的關係。

政治專家指出,自從Pahalgam出事後,印度與巴基斯坦都各自有報復行動。印度暫停與巴基斯坦簽署的重要印度河水資源共享條約,並關閉了唯一可使用的陸地邊境關卡。另外,四月27日起,印度已停發巴基斯坦民衆簽證。

巴基斯坦也報復不發給印度民衆簽證,同時,不讓印度航空業者飛越自己領空,停止貿易活動,並中止跟印度在50多年前簽訂的和平協議,西姆拉協定(Simla Agreement)。

在1947年脫離英國的統治而獨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就一直爲爭奪克什米爾的主權爭執不下,印度控制克什米爾地區的反叛軍,從1989年以來叛亂就沒停過,訴求不是要獨立,不然就是要脫離印度,跟巴基斯坦合併。

迄今,印度已在自己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部署約50萬名大軍。最近幾周時間,印度的莫迪政府嚴打穆斯林組織、文學以及教育單位等,引發當地不安。另外,印度發給在爭議領土的非克什米爾人82張居住證,也讓外界認爲,印度有意要改變居民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