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力場景向“新”
上海打造“首發上海”“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等標誌性活動,舉辦古埃及文明大展、F1中國大獎賽等國際高水平展覽賽事;北京推動多元消費融合發展,培育街區、近山、親水、賽事、演藝等7類消費場景;重慶依託城市的特色資源,打造山城步道、雲端之眼、崖壁公園、樓宇天台等“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費新場景……
自2021年7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持續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通過加快推動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激發了市場新活力。目前,五個城市的中華老字號數量佔全國近1/3,消費品進口占全國比重超過一半,2024年入境外國人比上年增長約1倍,離境退稅銷售額佔全國超七成。
未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如何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爲逐潮向“新”的動能,因地制宜開拓消費新場景、新模式和新業態?受訪業內人士表示,五個城市不僅要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蓄力,還要在融合創新、國際化塑造等方面持續開展創新。
創新消費場景 五城各具特色
記者瞭解到,今年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培育建設城市在打造消費場景方面已有了相關規劃:上海將打造商旅文體展聯動場景,推進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推動重點體育賽事“進商圈、進景區、進街區”,深化醫療旅遊試點,打造全球新品首發示範區及國際遊戲動漫月嘉年華。
北京圍繞建設世界一流商圈商街,將有序推進4個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打造2至3個千億規模世界級標誌性商圈,推動街區、近山、親水、演藝、賽事、夜間、數字消費場景與周邊文化、旅遊、體育、商業設施深度融合。
廣州將以“羊城消費新八景”爲統領,通過場景、活動、產業和政策“四輪驅動”,激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活力。如在原有已形成品牌的“Young城Yeah市”、精品美食周、國際購物節、直播電商節等基礎上,創新打造“廣州請你吃龍舟飯”、二次元狂歡周等系列新活動。
天津將聚焦“山、海、河、樓、港”獨特資源稟賦,繼續推動勸業場等載體業態“煥新”,落地市內免稅店,發展街面經濟;打造時代奧城、西北角等特色美食集聚區,擴大郵輪旅遊等入境消費。
重慶將持續培育“渝味360碗”“渝伴禮”等特色品牌, 做靚不夜重慶、山水旅遊、美食之都、生態康養、戶外運動、文化消費六大特色消費名片,大力發展“藝術+消費”“體育+消費”“旅遊+消費”等“+消費”系列融合發展新業態。
培育建設走深走實
拓寬多元消費空間
“當前,五個國際消費中心試點城市均在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不過,在培育建設的過程中,也面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舉例道,有關城市在數字化綠色化消費場景全覆蓋方面尚不完善,部分商圈的智能化服務設備使用率不足,國際品牌首店的引進有待進一步拓寬品類,國際遊客的消費體驗並不豐富。
基於此,劉向東建議,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試點不僅要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持續創新,還要在融合創新、國際化塑造等諸多方面蓄力,如設置獨特的文化IP打造地域消費集聚區,整合消費場景與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沉浸式場景,發展賽事演藝經濟,推動消費場景向全時域、全齡層、全要素方向升級;創設更多便利的免稅店,優化離境退稅服務,推進跨境消費場景建設等。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上述五城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一是不斷深挖城市本身的資源稟賦,打造具有鮮明城市特色的消費場景;二是藉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場景創新,增強消費者沉浸式體驗感;三是營造安全可靠的消費環境。此外,在引入更多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的同時,應加強具有當地特色的本土品牌的培育,如推動老字號品牌創新經營模式,持續擦亮“金字招牌”。
近日,《關於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發佈,對五城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提出相關舉措:優化離境退稅商店佈局,打造一批離境退稅特色街區;推動“郵輪+”業態創新,打通從船上到岸上的消費場景;因地制宜發展汽車賽事、房車露營等消費新場景;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消費”場景等。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在近日商務部召開的擴消費專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指導五個城市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營造國際化消費場景,豐富品質化消費供給,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努力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造商業繁榮、市場興旺、人民滿意的城市樣板。
( 本報記者 魏 橋 )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