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要見格里爾 東南亞國家爭取晶片關稅「免死牌」
東南亞國家的經濟成長高度仰賴出口,川普開徵關稅的衝擊自然成爲高度關切的議題。美國對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徵收的關稅稅率爲19%和20%,對寮國和緬甸徵收的關稅稅率爲40%,對新加坡徵收的關稅爲10%。
馬來西亞貿易部長Tengku Zafrul Aziz將主持本週召開的東協十國部長會議,他在週二表示,所有東協的經濟部長還在這裡與美國進行協商,美國貿易代表本人也在這裡,這表示,在談到貿易和投資,東協與美國都非常重視彼此的關係,而這纔是最重要的事。
越南是全球第六大對美出口國,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發佈的資料,由於美國對越南產品開徵稅率爲20%的關稅,越南每年可能因此損失250億美元,成爲受川普關稅打擊最嚴重的東南亞國家。
東協國家大多就關稅問題各自與美國進行談判,但在面臨可能更高的產業關稅,如半導體關稅,這些國家可能不得不採取更團結的立場。對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經濟體而言,半導體在推動成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宣佈將對半導體和晶片徵收稅率達100%的進口關稅,並強調只有在美國設廠生產的公司能取得豁免。這對輝達、蘋果、臺積電等資金雄厚的大廠而言,可能是一面關稅的「免死金牌」,但對於那些在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尚未在美國設廠或根本就無力在美國設廠的小型晶片廠而言,這項高額關稅形同被川普直接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