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韓國造核潛艦,將打開核武擴散潘朵拉盒子?
▲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艦「喬治亞號」。(圖/美國海軍網站)
文/朱錦華
上月29日,韓國總統李在明會晤美國總統川普時,首度公開提出希望允許韓國自主建造核動力潛艦,同時請求美國提供核燃料支持。川普隨即十分爽快的答應讓韓國在美國費城建造核潛艦,不久前我才寫過一篇關於以北韓建造核潛艦爲故事焦點的韓劇《暴風圈》。沒想到,在真實世界裡,如今韓國也出手了。
今年3月8日時,北韓首度公開正在建造中的「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艦」照片,同時報導了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視察造艦的主要造船廠。
▲李在明(右)會晤川普時,請求美國協助建核潛艦。(圖/路透)
韓國表示,要求建造核潛艦,是爲了提升對周邊海域潛艦活動的追蹤能力。媒體分析則指出,其真正目的,旨在提高對北韓、中國、俄羅斯等鄰國的威懾力量。如果計劃實現,將徹底改變韓國海軍在海底的作戰佈局。
所謂核潛艦,基本上是指核動力潛艇。它跟常規柴電潛艇的主要區別是兩者在水下的續航能力。韓國現役最先進的3600噸級「蔣英實號」柴油潛艦,水下連續潛航僅能維持2至4周。相對的,核反應爐提供的能源,理論上可以使用二、三十年。美國的「俄亥俄級」核潛艦,一次出航可潛藏於水下70至90天!潛藏得越久,也就意味着威脅潛伏的威懾力量越大。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前往主要造船廠視察,針對核潛艦興建進行指導。(圖/路透)
核潛艦跟柴油潛艦另一個不同點、也是最重要差別的關鍵點,在於前者能夠發射核武,而後者不能。儘管說,核潛艦不一定會或需要配備核武。但若不如此,它的重要性就大打折扣了。韓國要建造核潛艦,其真正目的,也必然是志在核武。唯有如此,才能嚇阻已經擁有核武的北韓的威脅。
儘管目前國際上存在着《禁止核武擴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目前美國、俄羅斯、英國、中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與北韓等9個國家被確認擁有核武器。但後面4國並未簽約;以色列甚至從未正式承認擁核。
▲中國094型晉級核潛艦。(圖/路透)
美國政府因爲反制俄、中、北韓的戰略考量,未來很可能讓韓國的核潛艦攜帶核武。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得知川普允許韓國建造核潛艦後,立刻要求跟進。她的要求獲准的可能性也很高。如此一來,東北亞的海底可就熱鬧了。加上遠在中東的伊朗正在秘密發展核武、川普從APEC回來後又立刻宣佈重啓核武試爆,《禁止核武擴條約》恐怕很快就會變成一張廢紙。
之前我寫過一篇題爲《當核彈變得像茶葉蛋一樣普遍》的文章,預測核武普遍化是必然之事:尤其是核彈微型化是必然趨勢(例如戰術核武已經誕生)。核武全球化的潘朵拉盒子即將打開,試問你能往哪裡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