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自找的?同業受惠?美超微業績展望慘 盤後大跌
美超微週二(5月6日)股價收漲2.39%,盤後股價下挫4.77%。但其同業戴爾(Dell Technologies)盤後漲1.11%,慧與科技盤後漲1.21%。在臺北股市,鴻海盤初漲0.34%。
美超微使用輝達、超微等公司的晶片打造其AI伺服器。
美超微公佈第三財季(2025年1至3月)營收年增19%,爲46億美元,不及市場預估的54.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0.31美元,較一年前同期的每股盈餘0.66美元大幅縮水,且低於市場預估的0.50美元。
該公司第三財季業績表現不如市場預期,但符合上週下修後的預測。
美超微預估第四財季(4~6月)營收介於56億~64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介於0.4~0.5美元,遠不及市場預估的營收68.2億美元、經調整後每股盈餘0.69美元。
該公司並將全年營收預測從介於235億~250億美元進一步下修至介於218億~226億美元,遠低於最初預估的介於260億~300億美元。
超微在聲明中表示,某些客戶推遲了本季的支出,但應該會在6月季度到9月季度下單。
執行長樑見後表示,在第三財季,某客戶因觀望Hopper及Blackwell這兩款AI平臺,以致於推遲下單,他認爲該客戶應該會在4~6月及7~9月這兩季決定下單。樑見後並表示,經濟不確定性和關稅衝擊可能造成短期影響。
Bokeh Capital Partners LLC投資長Kim Caughey Forrest表示,看看那些大型上市公司的AI支出計劃,美超微下修營收預測看起來比較像是自找的。
D.A. Davidson & Co.董事總經理Gil Luria表示,美超微的業績表現令人失望,但現在判斷這是否意味着資料中心業務降溫仍爲時過早。這比較有可能是美超微因爲自己本身的問題,而導致市佔版圖遭戴爾等競爭對手搶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