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九二通關 民進黨與共產黨仍溝通無門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20日前往中廣接受訪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蔡英文執政之初提「九二事實」,後來成爲北京口中「未完成的答卷」。從那時起至今十年,兩岸一直沒有所謂的官方對話管道。相對於國民黨準黨魁鄭麗文出線,國共兩黨賀電往來已浮現「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賴政府還糾結在「臺北通往北京的最近路線,是通過華府」,民共之間仍溝通無門。

民進黨堅持主張,前總統馬英九時代的九二共識「不合時宜」,已不敷當前兩岸局勢所需。這點,近幾任國民黨主席也曾想以九二共識爲基礎微調,但國共兩黨的最新互動,再度重返九二共識,凸顯現實是除了九二共識,各方還沒有找到下一個能對話的政治基礎,只能在原地休整。

兩岸關係是重中之重。國民黨在二○二八年總統大選,或將再次面對兩岸論述的挑戰;但目前必須處理兩岸關係的民進黨,早已面臨這項挑戰。

賴總統昨舉馬英九時代兩岸軍費此消彼長來證明「沒有和平紅利」,卻無視馬時代存在許多民間和官方的善意交流,更不像如今這麼多的軍演、共機繞臺等灰色衝突行動;當賴總統主張兩岸、甚至兩國互不隸屬,若沒有爲國家設置安全閥,難道不怕臺灣暴衝?更何況,暴衝絕對不符合兩岸周邊國家地緣政治的利益關係。

九二共識就是一個可以各說各話的基礎,可惜民進黨不願善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創造性模糊,僅知強調「九二共識等於一中原則」,縱然在政治上的選舉獲利,卻在實際執政上陷入困境。

過去蔡政府可以沒有與北京的對話管道,但對美溝通順暢,能持續依賴以美國爲首的國際體系來維持兩岸關係。如今,賴總統面對更加變幻莫測且急着想要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川普,在川普重新定義美國國家利益的時刻,華府加大對臺北和北京的需索,臺美的平行利益出現變化,自然會牽動兩岸關係的變化。

「國共有通關密語,民共仍溝通無門」,這是現實,也極尷尬。賴總統作爲國家領袖,除了堅定拒絕外侮和侵略,也應展現以小事大的智慧和柔軟,來避開對衝的最壞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