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清潔引發乾性溼疹 專家支招冬季護膚秘訣
全媒體記者 樑翊韜 通訊員 邢小寶
最近,34歲的宋女士(化名),總被一種莫名其妙的"癢"折磨得不輕,難道是洗澡時沒洗乾淨?於是她每天都要對瘙癢處反覆清洗,然而,事與願違,瘙癢愈演愈烈,四肢的皮膚更是裂開了口子。
於是,1月14日,宋女士來到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尋求治療,經醫院皮膚科主任葉霞檢查後,得知罪魁禍首竟是——太愛乾淨了!"溼疹不是‘溼’的嗎?怎麼又‘幹’又‘溼’的呢?注意個人衛生怎麼還會得了溼疹?"宋女士發出了疑問。
"您患上的,是一種叫作乾性溼疹的疾病,它與潮溼無關,反而是因爲皮膚過於乾燥導致的,正是因爲您天天洗澡,才讓皮膚不堪重負啊。"葉霞主任解釋說,乾性溼疹學名乏脂性溼疹,又稱裂紋性溼疹,主要原因是皮膚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表皮及角質層發生斷裂,導致外界過敏原或微生物"趁虛而入",引起瘙癢。
葉霞表示,每年冬天,醫院皮膚科都會診治不少乾性溼疹患者,中老年患者佔了大多數。冬季本就相對乾燥,若再頻繁洗澡,尤其是使用高溫水、強力清潔產品等,洗後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進一步破壞皮膚屏障,讓乾性溼疹雪上加霜。針對乾性溼疹,葉霞提出幾點建議:
洗澡有講究。不建議頻繁洗澡,一週一到兩次爲宜;不建議使用鹼性強的肥皂、沐浴露或去油產品;水溫不宜過高,不要超過40℃;淋浴爲主,洗浴時間不要過長,皮膚乾燥者不要搓澡。
保溼是關鍵。注意皮膚保溼,可外塗溫和保溼潤膚的護膚品;可將尿素維E乳膏與凡士林一比一混合,洗澡後及時塗抹。皮膚乾燥、明顯脫屑者可一天兩次塗抹;有條件的話,建議對室內空氣進行加溼。
飲食來助力。建議多吃蔬果堅果等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高的食物,幫助乾燥肌膚自然修復。(編輯 李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