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三山國王廟遇強降雨竟積水滲漏 蔡宗豪籲文化部負責
▲臺南三山國王廟遭短時強降雨侵襲,殿內積水滲漏嚴重,議員蔡宗豪與謝龍介服務團隊會勘現場。(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國定古蹟「臺南三山國王廟」去年才完成修復,卻在近期丹娜絲颱風與短時強降雨侵襲下出現殿內積水、樑柱滲漏等狀況,修復未滿兩年即受損,引發地方關切。
市議員蔡宗豪6日前往現場會勘,點名文化部在修復設計階段堅持取消傳統「天溝」排水設計,是導致本次災情惡化的關鍵,要求中央檢討制度、負起責任。
蔡宗豪指出,三山國王廟是全臺唯一潮州派匠師所建、保存最完整的粵式廟宇,具有高度歷史與文化價值,也是在地客家信仰重鎮。然而這次風災後,正殿樑柱出現滲水,地板嚴重積水,廟方表示過去極少發生此類情況,研判是原有「天溝」系統有效排水,如今因文化部要求「回覆原貌」而取消,使得雨水無法即時排出,反而加速損壞。他痛批「明明有更好的排水設計,卻被制度僵化扼殺,根本不合時宜」。
蔡宗豪進一步呼籲,文化部應儘速檢討修復古蹟的相關規定,未來的古蹟工程應兼顧歷史保存與現實機能,同時透過立委謝龍介團隊向中央提案,爭取改善現行制度。他也強調,市府作爲工程委辦單位,應與文化部合作進行災後評估與修繕,儘速恢復廟宇完整,避免讓地方信仰中心再受損,真正落實文化資產的永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