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火燒車去年192件「近5年最多」 注意1燈號逃生

3月13日下午於國1北向27.8公里外路肩發生1輛半聯結車火燒車事故。(高公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國道火燒車事故頻傳,交通部高速公路局表示,2024年高達192件,爲近5年最高,提醒民衆行車時注意車上溫度異常燈號是否亮起。另今年國道疑因未保持安全行車距離造成的追撞事故有5件,造成6死10傷,高公局也提醒駕駛,可透過行駛速度或行車時間,來計算安全距離。

常見火燒車原因包括引擎過熱、馬達故障、零件老舊漏油、爆胎或操控不當導致撞擊等。據統計,國道火燒車事故件數,2019年曾達193件,2020年減少至130件、2021年122件、2022年149件、2023年189件、去年創5年來最高,達到192件,與近年高峰相比僅少1件。

高公局8日說明國道火燒車事故統計概況。(蔡明亙攝)

高公局指出,今年1至3月國道共發生36件火燒車事故,包括35件車輛起火與1件車輛冒煙,近期對國道交通影響較大者爲3月13日下午2時,於國1北向27.8公里外路肩發生1輛載運食用油的半聯結車火燒車事故,雖未導致人員傷亡,但造成車流回堵11公里。

高公局籲請用路人務必平時做好車輛定期保養,出發前並應妥爲檢查車輛狀況,避免於車內放置易燃物品。(高公局提供/蔡明亙臺北傳真)

高公局提醒,平時務必做好車輛定期保養,出發前檢查車輛狀況,避免於車內放置易燃物品,若行進中發覺車況異常,例如車上溫度異常燈號亮了,應先開方向燈並注意後方來車,將車輛逐漸滑離車道停在路肩上待援,若車輛無法滑離車道時,除立即顯示危險警告燈外,當事人應在確認自身安全下,儘速於故障車輛後方100公尺以上處所放置車輛故障標誌,車上人員儘速下車至護欄外或安全處所待援,同時利用1968 App警政報案功能或手機直撥1968通報公警局或高公局。

另高公局統計,今年截至3月底,國道A1死亡事故總計13件,其中肇因爲分心疲勞駕駛有8件,佔比高達62%。高公局表示,高速公路車速快,爲保障行車安全,行駛過程請隨時注意周遭路況,切勿分心或疲勞駕駛,遇突發狀況才能及時反應,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

此外,國道行車未保持安全距離易發生意外,高公局表示,今年截至3月底,國道A1死亡共13件,其中疑因未保持安全距離造成的追撞事故有5件,佔比達38%,造成6死10傷。

例如今年1月14日上午,國道1號南向339公里處發生1貨櫃車追撞前方10輛車事故,導致2人死亡、3人受傷;2月7日上午,國3南向375.6公里處發生1大貨車追撞前方3輛車事故,也導致1人死亡、3人受傷。

至於行車安全距離如何計算?高公局說明,在正常天候狀況下,若以行駛速度計算,小型車與前車應至少保持「速度除以2」的距離,單位爲公尺,大型車與前車應至少保持「速度減20」的距離,單位爲公尺。

若以行車時間計算,自身車頭與前車車尾通過某一定點,如標誌或燈杆的間隔時間,小型車應至少間隔2秒鐘,大型車應至少間隔3秒鐘。

高公局提到,行車保持安全距離,纔有足夠時間因應突發狀況,如遇濃霧、強風、大雨等天候欠佳狀況或行駛於夜間、下坡路段或隧道內等狀況,應適度擴大行車安全距離,才能維護自身的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