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終落地 雷克薩斯靠電動車尋增量
傳聞落地,曾“傲嬌”堅持進口策略的雷克薩斯終於國產化。2月5日,豐田汽車宣佈與上海市政府就共同助力中國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相關舉措達成合作意向,其中決定在上海市金山區成立LEXUS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
豐田汽車方面表示,計劃在上海獨資設立純電動汽車及電池公司,該公司將依託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先進成熟的產業鏈基礎、物流網絡、人才體系及市場規模,研發LEXUS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並計劃於2027年投產。同時,豐田汽車相關負責人透露:“新成立的公司初始產能約年產10萬輛,啓動階段計劃新增約1000個工作崗位。”
2004年,雷克薩斯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此前一直以全進口模式進行銷售。作爲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在華從BBA(奔馳、寶馬、奧迪)、凱迪拉克、沃爾沃等一衆豪華品牌手中搶得一席之位,2019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突破20萬輛。不過,隨着市場競爭加劇,林肯、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相繼通過本土化生產提升在華銷量,但雷克薩斯對於國產化的態度始終模棱兩可。
早在2006年,雷克薩斯方面便表示,如果在中國市場的年銷量突破3萬輛,將考慮國產化。2007年,雷克薩斯將國產化條件升至年銷5萬輛。2012年,雷克薩斯再將國產化門檻提至年銷10萬輛。2019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首次突破20萬輛,但雷克薩斯方面對是否選擇國產已隻字不提。儘管外界也曾多次傳出雷克薩斯國產化的消息,但均被雷克薩斯方面闢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爲,此前憑藉高溢價、高利潤的進口燃油車型,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躺賺”,但隨着車企間的競爭加劇,以及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購車需求的增長,雷克薩斯需要做出改變以應對目前中國車市的新發展趨勢,因此國產化也被提上日程。對此,豐田汽車方面也坦言:“在新能源汽車需求旺盛的中國,更快地供應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需求的同時,國產化也成爲保住銷量“光環”的手段之一。目前,雷克薩斯在華銷售的12款車型中,ES等主銷車型動力形式仍爲燃油及油電混合動力,在售的純電車型僅爲RZ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爲RX 450h+、NX 400h+兩款車型。2020年以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銷量“狂奔”的同時,競爭也日趨激烈。憑藉ES等燃油車的口碑效應,2021年雷克薩斯在華銷量達22.7萬輛,再次刷新在華年銷最高值,但2022年其在華銷量同比下滑22%。2023年和2024年,雷克薩斯銷量雖然迴歸正增長,但與2021年的峰值成績仍有一定差距。實際上,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回暖背後,與其終端價格下探不無關係,而在巔峰時期雷克薩斯燃油車在終端市場則是加價銷售並一車難求。
在國內車市,自主及造車新勢力的集體“上攻”,給一衆傳統豪華品牌帶來不小壓力,奔馳、寶馬等一線豪華品牌以及凱迪拉克、沃爾沃等二線豪華品牌均被拖入價格戰,這也讓一度加價的雷克薩斯無奈選擇以價換量。燃油車市場面臨下滑,雷克薩斯在新能源車方面也未跟上中國市場的節奏。然而,在豐田汽車的規劃中,雷克薩斯在電動化方面承擔着先鋒的角色。豐田汽車方面曾表示,在雷克薩斯電動化轉型中,中國市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據悉,豐田汽車計劃到2035年對在全球銷售的雷克薩斯實現100%電動化,到2030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而在此次雷克薩斯國產的計劃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重點,一是電動車國產,二是獨資。這也意味着,豐田將雷克薩斯的電動化轉型重點寄希望於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首家在中國獨資的汽車品牌爲特斯拉,其搭建的供應鏈體系等也成爲雷克薩斯借鑑的案例。業內人士認爲,獨資在中國生產研發新能源車型,一方面能充分利用本土新能源供應鏈獲得更多技術優勢,同時也能降低運輸和關稅成本;另一方面,本土化研發能幫助雷克薩斯開發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中國市場將是雷克薩斯最好的測試場。豐田汽車方面也表示,中國市場是以純電動汽車爲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實際需求最旺盛、相關技術引領全球發展的市場,新公司研發LEXUS雷克薩斯品牌純電動車型,將中國客戶的期待以中國速度反映到產品中。
北京商報記者 劉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