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算力強勢崛起,芯片ETF表現搶眼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ETF鍊金師)
在今日的市場中,整體趨勢呈現震盪走高的態勢,滬深兩市的成交額達到了2.55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1227億元。收盤時,滬指上漲1.45%,深成指上漲2.07%,創業板指則上漲了3.36%。在這一過程中,人工智能(AI)相關題材表現尤爲強勁,國產算力作爲領頭羊,推動了市場的整體上行。在各類相關ETF中,科創芯片ETF表現突出,收漲13.05%;芯片ETF(512760)上漲10.02%;集成電路ETF(159546)上漲8.66%;半導體設備ETF(159516)也上漲了6.16%。
伴隨着國產算力的強勁表現,消費電子及海外算力領域也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消費電子ETF(515880)上漲6.05%,創業板人工智能ETF(159388)上漲4.47%,通信ETF則上漲3.91%。
在消息面上,IT之家援引The Information的報道,英偉達已通知部分組件供應商暫停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H20 AI芯片生產。具體而言,英偉達要求美國的Amkor Technology於本週停止H20芯片的生產,同時也通知了韓國的三星電子。Amkor負責該芯片的高級封裝,而三星電子提供高帶寬內存芯片,兩家公司目前未對此作出迴應。英偉達的發言人表示,公司將持續管理供應鏈以應對市場變化。
與此同時,DeepSeek剛剛發佈了其最新的DeepSeek-V3.1,該版本採用UE8M0 FP8 Scale參數精度,DeepSeek在其官方社交媒體上表示,UE8M0 FP8是針對即將上市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而設計的。由此可以看出,國產算力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產業趨勢角度分析,AI的市場前景已經十分明朗。北美在今年已經基本實現了該領域的商業化運作,整體來看,全球AI產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上行通道。以往的經驗表明,北美算力產業鏈已經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相關企業的股價也隨之上漲。
從地緣政治和市場空間來看,當前國產算力發展與幾年前的國產替代浪潮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國產替代浪潮自2018年開始,主要集中在半導體領域,而如今,在AI時代的機遇下,國內企業與美國、歐洲的起跑點幾乎相當。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達到5735億美元,而預計到2025年第二季度,北美四大互聯網企業的資本支出將達到958億美元,同比增長64%,其中GPU相關的支出佔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在中國市場,英偉達預計在2025財年(即2024年日曆年)在大陸的收入將達到171億美元,摺合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儘管英偉達在中國市場佔據較大份額,但由於制裁和產能瓶頸,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需求未得到滿足。預計到2024年,美國市場的GPU需求將持續增長,整體要求將達到數千億元人民幣。
對於國產GPU來說,當前體量仍相對較小,主要受限於半導體供應鏈的產能和工藝進步。但隨着需求的上升,國產廠商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在產業節奏方面,國產算力的發展可能正在加速。軟件領域中美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小,DeepSeek曾發佈的DeepSeek-R1,其性能已可與OpenAI的o1正式版相媲美。歷史上來看,中國在軟件技術方面通常僅落後幾個季度。
相較於軟件,硬件領域的差距往往更加顯著,但自2018年以來,國產替代進程加快,半導體產業鏈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2023年以來,全產業鏈聚焦於GPU領域,設計和製造環節都在不斷提升性能和良率,逐漸走向規模化生產階段。
在估值方面,目前A股市場顯現出明顯的牛市特徵,優質資產重估的話題不斷升溫。半導體產業作爲中國工業製造的代表,正受市場的高度關注。國產算力的更高發展水平,也爲半導體產業鏈帶來了新的估值邏輯。AI被認爲是自雲計算以來最大的產業機遇,尤其在A股市場走牛的背景下,需關注核心主線。在北美算力方面,建議密切關注光模塊、服務器ODM、光纖和銅連接等產業鏈。而在國產算力方面,則可持續關注半導體四兄弟和相關ETF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