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腦操作系統發佈 爲“底層創新”叫好
今天一早,國內的科技圈沸騰了。
等待許久的鴻蒙電腦操作系統終於官宣要面世了。
相對手機系統,能控制的變量相對簡單,電腦操作系統涉及更深層次的軟件生態、硬件驅動、開發工具鏈,難度直接翻倍。能實現國產,殊爲不易。
其實在此之前,微軟、蘋果幾乎已經壟斷現有的市場份額,而且作爲成熟技術,其使用體驗和效果皆有口碑。爲何鴻蒙非要“特立獨行”?
華爲此舉更像一次底層科技獨立自主的“破局”嘗試。
世界格局發展至今,科技創新已經成爲“國之命脈”。中國不乏創新,但不少都集中於應用層,這樣的創新固然不乏價值,但充其量只能算作“跟隨式”創新,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和引領產業變革與發展。
而科技創新最難的還是從0到1的底層突破,是真正的“想到做”而不是“看到做”。雖然現在鴻蒙操作系統剛起步,它的使用體驗到底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但這恰恰是所有自主技術發展都會經歷的階段。
人們常說,做“難而正確”的事,做長期主義。很多事正因爲“難”,可能才更具奮鬥價值;星辰大海正因爲“遙遠”,才更需長期堅持奔赴。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