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補帶動智能清潔“小陽春” 五大品牌瓜分九成市場
掃地機器人行業在經歷一段高速發展期後,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了行業調整時期。可以看到的是,行業內玩家都在尋找路徑跨過週期,出海、跨品類、押注AI,到底哪一條路徑纔是可行之策,仍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國補政策的刺激,讓近幾年市場需求低迷的掃地機器人行業喘了一口氣。IDC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出貨量爲118.8萬臺,同比增長21.4%,增長率連續兩個季度超過20%。
從長期來看市場仍未完全回暖。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年銷量分別爲654萬臺、578萬臺、441萬臺、458萬臺和525萬臺。去年銷量在國補刺激下有所回升,但並沒有回到4年前水平。與此同時,國補可能引發需求前置,對今年下半年的增長形成壓力。
行業內玩家的業績也與大盤趨勢相吻合。石頭科技(688169.SH)2024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由正轉負,這一情況延續到了今年一季度;科沃斯(603486.SH)情況較好,今年一季度實現了業績回暖,但近兩年的利潤水平與2022年相比則相去甚遠。
仍有新人入局,6月21日,“大疆ROMO”官方賬號正式在微博上線,證實了大疆即將進軍掃地機器人市場的傳聞。
老玩家們在積極尋找出路。今年4月份,雲鯨智能完成了由騰訊和北京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資基金聯合領投的1億美元的融資。上個月,石頭科技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今年3月份,追覓對外公佈了空調、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等一系列跨界生產的大家電產品。
無論是新玩家還是老玩家,在飽和式競爭之下都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01
馬太效應加劇
大疆入局
能否擠進“TOP5”
掃地機器人是行業馬太效應顯著的行業。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掃地機器人行業CR5(前五名品牌市場份額之和)達到90%,科沃斯、石頭科技、小米、雲鯨和追覓五大頭部品牌市場地位穩固、市場優勢顯著。
在這五家品牌中,科沃斯和石頭科技處於第一梯隊,其餘則屬於第二梯隊。IDC的《2024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數據跟蹤報告》顯示,科沃斯、石頭科技、雲鯨、小米和追覓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爲25.4%、21.6%、16.3%、13.7%和12.2%。
“市場幾乎被頭部玩家瓜分殆盡的背景下,各品牌之間的競爭更加多樣化,也更加赤裸,價格戰就是體現之一。”行業觀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以今年上半年的6·18大促爲例,鰲頭財經在電商平臺梳理髮現,科沃斯、石頭科技等品牌的熱門產品價格均下探1000元左右。另有數據顯示,大促期間頭部品牌旗艦配置產品紛紛下探至3000元價格段,而去年6·18大促期間掃地機器人行業均價爲3645元。
更赤裸的競爭體現在專利互訴上,鰲頭財經梳理髮現,科沃斯、追覓、石頭科技、雲鯨等廠商之間均存在關於專利等方面的訴訟關係。
“從競爭層面來看,掃地機器人在市場份額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以價換量、專利訴訟等手段來贏得價格戰、品牌戰,這是存量競爭下的必然結果。”前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大疆也即將進入這一高度集中的市場。有觀點認爲,通過對無人機技術的複用,大疆掃地機器人在技術上能對現有產商形成“降維打擊”,另有觀點認爲,存量競爭下廠商之間比拼的是品牌、市場策略、渠道、供應鏈等在內的綜合實力,單一的技術帶來的優勢並不明顯。
大疆入局是否會攪動市場,仍需待其產品上市後檢驗。
02
頭部品牌利潤水平
大不如前
存量競爭之下,頭部玩家出現了業績承壓的情況。今年第一季度,石頭科技實現營收34.28億元,儘管同比增長了86%,但2.67億元的淨利潤則同比下降了33%。
事實上,石頭科技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是其2024年總體財務狀況的延續。2022年至2024年,石頭科技營收分別爲66.1億元、86.39億元、119.18億元;同期淨利潤則分別爲11.83億元、20.51億元和19.77億元;同期的毛利率則分別爲47.9%、54.1%和50.4%。
石頭科技利潤水平的下降與海外渠道結構轉型有關,財報顯示,2024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石頭科技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爲28.4%和27.8%,分別同比增長了4.9%和7%。鰲頭財經瞭解到,此前石頭科技在歐洲開啓渠道變革,以提升直營比例從而減少對代理商的依賴,渠道建設的成本影響了短期的利潤水平。
爲應對海外業務擴張面臨的資金需求,石頭科技於上個月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謀求科創板之後的二次上市。
相較於石頭科技,科沃斯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和淨利均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中營收同比增長了11.06%;淨利潤同比增長了59.43%。儘管如此,科沃斯在利潤水平上仍未回到峰值,去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科沃斯毛利率分別爲46.52%和49.68%,2022年的這一數字則爲51.62%。
“頭部玩家的財務表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的現狀,國補刺激下利潤水平尚且大不如前,一旦國補活動進行調整,廠商們可能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情況。”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03
第二梯隊各尋出路
有人跨界
有人盯上具身智能
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廠商還是大張旗鼓地尋找第二曲線,追覓的方式是橫向拓展。今年3月份,追覓宣佈進入大家電賽道並推出了相關產品。
在外界看來,通過技術複用橫向拓展產品線是追求增長的思路之一,追覓的嘗試有機會,也有不小的挑戰。“追覓在智能清掃領域積累的高速馬達、雷達技術、機械臂技術可以在一些白電品類上覆用,解決一些用戶痛點。”前述行業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但多少用戶會爲單一痛點買單仍是問號,畢竟白電市場的競爭並不比掃地機器人賽道小。”
不過,追覓在渠道、供應鏈、品牌力等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以渠道爲例,數據顯示目前追覓全球線下門店數爲超6000家,而美的、格力的全國線下門店數量早已超過3萬家。這意味着追覓想讓大家電成爲第二增長曲線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雲鯨的選擇是縱向深入。今年4月份,雲鯨宣佈完成了1億美元的融資,據瞭解,本輪融資將重點用於雲鯨首款家庭具身智能產品的開發,相關的產品預計兩年內發佈,在雲鯨的構想中,家庭具身智能將由機器人完全託管,一鍵式解決家庭立體空間的清潔和收納需求。
事實上,已有品牌公佈了類似具身智能產品,此前石頭科技展示了首款裝備機械臂的掃地機器人,追覓科技也展示了其全球首創仿生多關節機械手技術,該兩款產品均能實現自行抓取小型物件的功能。
只不過在業界看來,雲鯨所構想的產品距離量產化落地仍需要很長時間,最終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如何平衡也是一大問題。
事實上,掃地機器人行業在經歷一段高速發展期後,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了行業調整時期。可以看到的是,行業內玩家都在尋找路徑跨過週期,出海、跨品類、押注AI,到底哪一條路徑纔是可行之策,仍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來源:鰲頭財經
作者:張飛濤
聲明:本文僅作爲知識分享,只爲傳遞更多信息!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