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消防員睡眠品質差 專家揭4大壓力源:恐影響救災
臺灣職業衛生學會最新調查指出,我國逾3成消防員長期處於職場高壓,過半睡眠品質不佳。(李念庭攝)
我國超過3成消防員長期處於職場高壓、過半數睡眠品質不佳。臺灣職業衛生學會最新調查指出,近2成消防員曾因壓力與疲勞,影響救災工作的安全與效率。專家指出,減輕消防員壓力4大關鍵因子,爲改善勤務時間、待命壓力、睡眠品質、提供完整情緒支持系統。
37歲的李分隊長,入行服務已17年,他回憶剛入行時,最深刻的經歷是參與透天厝民宅火災救援行動,當時在濃煙滾滾的火場中迷失方向、腦中一片空白,恐懼感瞬間涌上心頭,幸好一位有經驗學長及時發現他,將他帶出火場。
李分隊長表示,消防員工作分爲執勤、待命,待命期間仍無法放鬆,處於警戒狀態,不知道警鈴何時會響,「未知性」是主要壓力來源;出勤後的壓力,來自於在災害現場、社會事件第一線的心理衝擊,事後還可能不斷想起。
臺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所長蔡詩偉表示,消防員身爲災害現場先鋒,肩負高風險與責任,常承受高壓、輪班制度、心理壓力,導致慢性疲勞、睡眠品質下降,還可能面臨污染物暴露、骨骼肌肉傷害等。
國立聯合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教授林澤聖補充,消防員工作環境高壓,普遍面臨創傷後壓力症候羣,以及焦慮、睡眠障礙等心理壓力反應。若未妥善處理,恐影響注意力、判斷力、認知功能,增加執勤時的風險。
林澤聖針對557位18至65歲消防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34.9%消防員正處於「職場壓力過高」狀態,超過一半回報睡眠品質不佳。消防員睡眠障礙盛行率高達13.7%至73%,更有19.1%曾因壓力與疲勞導致執勤瑕疵,如裝備遺漏、應變遲緩等,影響救災工作安全及效率。
林澤聖指出,減輕消防員壓力的四大關鍵因子,包括勤務時間、突發任務、睡眠問題,以及情緒支持,其中尤以輪班制度與待命壓力最爲顯著。若消防員能在待命期間安穩小睡,工作壓力風險明顯下降;良好的睡眠品質更可降低壓力指數。
擔任消防員超過20年、42歲的張先生分享,他們常在午夜才能盥洗入睡,即使休假,生理時鐘也難調適,長期下來影響睡眠品質。過去消防員多靠抽菸、喝酒釋放壓力,但他選擇以專業自我調適,透過研究搬運姿勢解決下背痛、參與救護車塗裝改善等方式,找到影響力與成就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藍凡耘建議,輪班消防員可運用「輪班小睡」策略,利用勤務休息時間進行10至15分鐘短暫小睡,避免睡眠不足累積,但應避免超過30分鐘,以免引發睡眠慣性。
消防員示範「解壓寧心四招」,可幫助舒緩壓力。(李念庭攝)
藍凡耘指出,消防員的心理壓力常被忽略,恐加重焦慮、創傷與失眠等問題。建議除了體能肌力訓練,消防單位應納入舒緩性運動,如參考美國設計「解壓寧心四招」,每日搭配勤務執行2~3次約8分鐘,可幫助緩解壓力。也呼籲建立定期心理健康評估制度,推動同仁間情緒支持文化。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服用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停藥!衛福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
★《中時新聞網》:吸菸有害健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戒菸專線:0800-63636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