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基金沒退場...關稅「陰謀論」?專家:作用是穩定而非領先、1時間是買點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國安基金召開第125次例行會議,面對國際政經變數未解、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決議持續執行護盤任務,不過可能有人好奇,難道在這個關稅公佈前夕,國安基金「先知道了甚麼」才決定留在場內嗎?究竟真相是甚麼?而歷年國安基金退場後對臺股來說是買點還是賣點?今天一次搞清楚。
「怕關稅」還是「早知道」?——判斷基準
回顧這段期間,川普對全球拋出對等關稅政策,讓臺股在4月初兩日內重挫逾2,800點,市場恐慌蔓延,國安基金於4月9日果斷進場,這也是自2000年成立以來第九度啓動市場安定機制。
而本次國安基金進場以來臺股累計上漲約4,155.02點,漲幅高達22.51%,僅次於美國費城半導體、那斯達克、標普500,如今再次宣佈待在場內護盤穩定軍心,是否真如市場傳言是預支了未來的風險呢?股編認爲答案是否定得,這基本可以從兩點出發討論。
治理結構
國安基金由政院、財部、央行等單位代表組成,開會紀錄必須對立院備查,想「偷跑」其實難度很高;真要先知道關稅細節,多半也受限資訊防火牆不可提前交易。
政策訊號
官稿點名「美國對等關稅仍未底定」、加上地緣政治與全球成長風險,是續留的主要理由。這跟「掌握內線」不同,更像是風險管理部門的情境推演,萬一關稅開出市場未price‑in的高標,就能即時出手。
而若回顧過去2008年、2011年、2020年 幾次國安基金啓動後,他們往往等到國際風險事件塵埃落定(例如疫情封鎖緩解)或是臺股成交量與外資淨流入趨於穩定,這時候纔會考慮退場。
簡單來說當初進場理由消失了沒?如果消失了那國安基金就會選擇退場。
而這次距離川普公佈完整稅率清單還有不確定性存在,臺灣與印度兩國都還沒公佈稅率是多少,國安基金選擇再等等,其實是符合慣例,雖然結果是一樣,但思考邏輯與脈絡上不同。
模擬情境:國安基金退場是買點還是賣點?
不過對投資人來說,國安基金現在要出場還是不出場應該都不是重點,而是如果有一天國安基金出場了,那後續臺股都怎麼樣了?
從上圖製作的表格來看,幾乎可以確定國安基金進場都是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深水區,包含過去的政黨輪替、網路泡沫、金融海嘯、疫情等,國安基金的存在一直都是「關鍵買盤與穩定器」,而非市場「領先指標」。
而統計過去8次國安基金退場的數據,發現只有 3 次(2000年3月、2015年8月、2020年3月)在退場後五日仍維持正回報;其餘多爲負值。
平均下來,退場 +5 / +10 / +20 日的報酬約爲 –0.9%、–0.5%、–1.5%。 換句話說,「國安退場」不等於馬上安全上車;市場還要消化獲利了結、籌碼重新分配。
而真正的多空轉折大多在退場後1個月左右,投資人可以看到通常國安基金退場一個月後都是負報酬居多,但長期來看在臺股上的操作可以掌握這個退場下跌的時機點,當退場後4 ~6周,若指數不再創低,向上動能就會變得比較乾淨,如果沒有總經與基本面的利空出現,都會是不錯的低點。
原文出處:國安基金持續護盤!危機解除了嗎?回顧國安基金退場後是買點還是賣點?
延伸閱讀:
國安基金是什麼?什麼時機會進場護盤?會買哪些股票?國安基金進場紀錄與績效!
美越關稅砍至20% ! 越南概念股、ETF有哪些?紡織、製鞋飆漲:投資機會與風險